百词典

《伏翼西洞送夏方庆》

时间: 2025-05-05 22:59:45

诗句

洞里春晴花正开,看花出洞几时回。

殷勤好去武陵客,莫引世人相逐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2:59:45

原文展示:

伏翼西洞送夏方庆
作者: 陈羽 〔唐代〕
洞里春晴花正开,看花出洞几时回。
殷勤好去武陵客,莫引世人相逐来。

白话文翻译:

在洞里春天的阳光下,花儿正盛开,什么时候才能看花出洞呢?真心希望你能去找那位武陵的客人,别引来世人纷纷追逐。

注释:

  • 伏翼:此处可能指一种隐蔽的状态,或与“伏”相关的其他意义。
  • 西洞:指代一个特定的地点,可能是诗人所处的洞府。
  • 武陵:指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与田园生活相关联。
  • 殷勤:形容热情周到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羽,唐代诗人,生活在社交活跃的时代,诗风清新自然,受到陶渊明的影响,常常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朋友的场合,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以小洞穴为背景,寄情于春花,传达出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

诗歌鉴赏:

《伏翼西洞送夏方庆》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展现了陈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全诗以清新的春景开篇,描绘了洞中春暖花开的美好时光,给人以宁静的感受。诗中的“看花出洞几时回”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期待,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殷勤好去武陵客”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同时引入了“武陵”这一典故,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武陵象征着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而“莫引世人相逐来”则表达了对喧嚣尘世的反感,渴望保持一份宁静与清新。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里春晴花正开: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象,洞内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生动地展示了春天的生机。
  2. 看花出洞几时回:表达了对友人何时归来的期待,隐含着一种惆怅和不舍。
  3. 殷勤好去武陵客:鼓励友人去探寻武陵的美好,体现出作者的殷切期盼。
  4. 莫引世人相逐来:希望友人在追求理想生活时,能够远离外界的喧嚣,保持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春晴花正开”与“看花出洞几时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花”、“洞”、“武陵”等意象,构建了一个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空间,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人文的关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盼,倡导一种远离世俗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代表着春天的生机。
  • :隐喻内心的宁静与隐逸生活的理想。
  • 武陵:象征着理想的桃花源,代表着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陵”指的是哪个作品中的地方? A. 《红楼梦》
    B. 《桃花源记》
    C. 《庐山谣》
    答案:B

  2. 诗中“看花出洞几时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与惆怅
    B. 喜悦与庆祝
    C. 哀伤与绝望
    答案:A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仗
    C. 比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的田园生活,与本诗主题相近。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陈羽的《伏翼西洞送夏方庆》均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但王维更注重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忧虑,而陈羽则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象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陶渊明与山水田园诗》

相关查询

古镜 骢马 洛阳道 幸白鹿观应制 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 黄鹤 枉系二首 初达驩州 送韦商州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弄斧班门 子母相权 祖筵 包含盐的成语 灰心槁形 风流缊藉 颐开头的成语 齊字旁的字 蓄疑 母亲 氏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娇娇 志洁行芳 尸字头的字 灿烂炳焕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