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度巴硖》

时间: 2025-04-24 14:23:55

诗句

客从巴水渡,传尔溯行舟。

是日风波霁,高唐雨半收。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

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23:55

原文展示:

度巴硖 李邕 〔唐代〕 客从巴水渡,传尔溯行舟。 是日风波霁,高唐雨半收。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 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客人从巴水渡口出发,传递消息让你逆流而上。这一天风平浪静,高唐的雨也停了一半。青山遍布蜀道,绿水流向荆州。没有书信来询问,谁能安慰离别的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巴水:指巴蜀地区的水域。
  • 溯行舟:逆流而上的船。
  • 风波霁:风浪平息。
  • 高唐:地名,今湖北境内。
  • 蜀道:连接四川的道路。
  • 荆州:地名,今湖北境内。
  • 别愁:离别的忧愁。

典故解析:

  • 高唐:高唐是古代楚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常在古代诗词中出现,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邕(约678-747),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诗可能是在李邕旅行途中,感受到离别之情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邕在旅途中,经过巴水渡口,感受到离别的情感,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离别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一句,既描绘了蜀道的壮丽景色,又隐喻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从巴水渡,传尔溯行舟。”:客人从巴水渡口出发,传递消息让你逆流而上。
  2. “是日风波霁,高唐雨半收。”:这一天风平浪静,高唐的雨也停了一半。
  3.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青山遍布蜀道,绿水流向荆州。
  4. “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没有书信来询问,谁能安慰离别的忧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中的“青山”与“绿水”,“满”与“向”形成对仗。
  • 拟人:“绿水向荆州”中的“向”字赋予绿水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思念。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的不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远方的希望。
  • 绿水:象征着流动的情感和对远方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巴水”是指哪个地区的水域? A. 巴蜀地区 B. 江南地区 C. 华北地区 答案:A

  2. “高唐雨半收”中的“高唐”是哪个地区的古称? A. 湖北 B. 湖南 C. 四川 答案:A

  3. 诗中的“绿水向荆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远方的向往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但风格更为豪放。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虽然都是表达离别之情,但李白的诗更为浪漫和豪放,而杜甫的诗则更为沉郁和现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邕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李邕的诗作。

相关查询

还司即事 翰林权直罢归和朱约山韵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景炎宾天第三十一 晚渡 舅第一百四十二 发鱼台 陈贯道摘坡诗如寄以自号达者之流也为赋浩浩 题延真罗道士玉涧 山中再次胡德昭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曲裾 铺张扬厉 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橡胶草 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肥肉大酒 偶耕 琼剧 乙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对床听语 固不可彻 两点水的字 略无 艸字旁的字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