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 其一》

时间: 2025-04-28 03:28:38

诗句

明时奉遣别黄州,行至汉阳南渡头。

春风不解传乡信,江月偏能照客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28:38

原文展示: 明时奉遣别黄州,行至汉阳南渡头。春风不解传乡信,江月偏能照客愁。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时节被派遣离开黄州,行走到汉阳的南渡口。春风不懂得传递家乡的消息,江上的月亮偏偏能照亮旅人的忧愁。

注释:

  • 明时:指清明时节。
  • 奉遣:被派遣。
  • 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
  •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 南渡头:指南渡口,古代渡口名。
  • 不解:不懂得。
  • 乡信:家乡的消息。
  • 江月:江上的月亮。
  • 客愁:旅人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邕(约678-747),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以豪放洒脱、想象丰富、语言华丽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邕在清明时节被派遣离开黄州,行至汉阳南渡头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忧愁。诗中“春风不解传乡信”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赋予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消息的渴望和无奈。而“江月偏能照客愁”则通过江月这一意象,加深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离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时奉遣别黄州”:在清明时节被派遣离开黄州,表达了离别的时节和地点。
  • “行至汉阳南渡头”:行走到汉阳的南渡口,指明了旅途的终点。
  • “春风不解传乡信”:春风不懂得传递家乡的消息,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消息的渴望和无奈。
  • “江月偏能照客愁”:江上的月亮偏偏能照亮旅人的忧愁,通过江月这一意象,加深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

修辞手法:

  • 拟人:“春风不解传乡信”中,将春风赋予人的情感,使其具有传递消息的能力。
  • 意象:“江月偏能照客愁”中,江月作为意象,象征着孤独和忧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忧愁。通过清明时节的离别场景和江月的意象,诗人抒发了深切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但在这里却无法传递家乡的消息,增加了诗人的无奈和忧愁。
  • 江月:象征着孤独和忧愁,通过江月的照耀,加深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风不解传乡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江月偏能照客愁”中的“江月”象征着什么? A. 温暖和生机 B. 孤独和忧愁 C. 希望和光明 D. 平静和安宁

答案:

  1. B. 拟人
  2. B. 孤独和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李邕《明时奉遣别黄州》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李邕的诗更多地表达了旅途的忧愁,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邕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李邕的部分诗作,是学习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相关查询

伯氏招燕京王敬哉饮 失题二首 其二 失题二首 其一 舟行 秋夜二首 其二 秋夜二首 其一 怀娄东陈静孚 喜昆山柴集勋至 古寺 清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直开头的成语 不声不响 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雾霈 耳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诃林 纷敷 泄涕 倒海翻江 运之掌上 摇钱之树 亅字旁的字 有志不在年高 以战去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