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定师南游》

时间: 2025-05-02 18:14:54

诗句

营营学佛徒,皆喜訾吾道。

怜师独异群,儒艺知探讨。

诵诗三四章,往往见辞藻。

玉璞在琢磨,不难成至实。

知予本好古,身服仁义老。

勤请送行诗,安足慰枯槁。

别时汝颍路,凉叶惊秋早。

南游何当还,江潭无限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4:54

送定师南游

原文展示:

营营学佛徒,皆喜訾吾道。
怜师独异群,儒艺知探讨。
诵诗三四章,往往见辞藻。
玉璞在琢磨,不难成至实。
知予本好古,身服仁义老。
勤请送行诗,安足慰枯槁。
别时汝颍路,凉叶惊秋早。
南游何当还,江潭无限好。

白话文翻译:

一群群学佛的人,皆喜欢指责我的道理。
我怜惜师傅独特于众,儒家学问深厚且精研。
他朗诵诗歌三四章,往往能见到华丽的辞藻。
就像美玉在精雕细琢中,成就至真的本质并不困难。
我知道您本来喜爱古籍,身上更是服膺仁义的老者。
我恳求您写首送别的诗,怎能安慰我这枯槁的心情?
分别时您走在颍水的路上,凉叶已经惊动了早秋。
南游何时再归来,江潭的景色无比美好。

注释:

  • 营营:形容众多,繁忙的样子。
  • :指责,诋毁。
  • 怜师:怜惜师傅。
  • 儒艺:指儒家学问与技艺。
  • 玉璞:未雕琢的美玉,象征尚待开发的潜力。
  • 仁义:指儒家提倡的道德原则。
  • 颍路:指颍水一带的路。
  • 凉叶:指秋天的落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穆修,字子修,号东川,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学识渊博,尤其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研究。其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创作背景:

《送定师南游》写于定师即将南游之际,表现了作者对师傅的敬重与依依不舍之情。诗中借助送别的场景,抒发了对师傅学识的赞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词简练而深刻,展现了作者对师傅的崇敬与感怀之情。前半部分通过对“学佛徒”的描绘,提出了对当时学风的批判,表现出穆修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坚守与重视。他以“玉璞”作比,形象地指出,真正的智慧需要经过精心的雕琢与探索。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师傅未来的祝福与思念,描绘了秋天的凉意,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无常与变化。

整首诗在感情上从批判转为感慨,表现出对师傅南游的珍重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江潭无限好”既是对师傅旅途的祝福,也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人在思念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延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营营学佛徒:描绘出周围众多学习佛法的人,表现出他对佛教徒态度的反思。
  • 皆喜訾吾道:表达了对外界指责的无奈与悲哀。
  • 怜师独异群:突出师傅的独特与卓越。
  • 儒艺知探讨:强调师傅对儒家学问的深入研究。
  • 诵诗三四章:体现了师傅的文学修养。
  • 往往见辞藻:说明师傅的才华在诗中显现。
  • 玉璞在琢磨:比喻潜力的开发与培养。
  • 知予本好古:表达了对古籍的热爱。
  • 勤请送行诗:反映出作者对师傅的重视与依恋。
  • 安足慰枯槁:表达了送行诗无法填补内心的孤独。
  • 别时汝颍路:描绘别离时的情景。
  • 凉叶惊秋早:表现出季节的变化与感伤。
  • 南游何当还:渴望师傅早日归来。
  • 江潭无限好: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把师傅比作“玉璞”,强调其潜力与价值。
  • 对仗:如“营营学佛徒,皆喜訾吾道”,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节奏感。
  • 象征:秋天的“凉叶”象征着别离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师傅的赞美与对离别的惋惜,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师傅:象征知识与智慧的传承者。
  • 玉璞:象征潜力与未开发的才华。
  • 凉叶:象征秋天与别离的感伤。
  • 江潭:象征美好的未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营营学佛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崇敬
    • B. 批判
    • C. 感慨
    • D. 怀念
  2. “玉璞在琢磨”比喻什么?

    • A. 人生的追求
    • B. 学问的提高
    • C. 人的潜力
    • D. 友情的珍贵
  3. 诗中提到的“凉叶”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到来
    • B. 离别的伤感
    • C. 自然的美丽
    •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穆修的《送定师南游》与杜甫的《赠卫八处士》都有送别的主题,但穆修更侧重于对师傅学识的赞美与对文化的坚守,而杜甫则在送别中表现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与时局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陆明叟 和刘伯益嘲菊韵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光化储丈晨兴摘郡圃桃见惠梅每颗有重十三两 古寺 古交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阜字旁的字 籯粮 虫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一龙一猪 茶歇 生茧 瑕不揜瑜 言字旁的字 励精更始 良工 嘴上春风 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端倪可察 松衣 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