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09
惠泽涵濡四海同,微生曾莫预昆虫。
不参品物陶鎔外,独作穷人盖载中。
深穽已颠犹磷石,危苕将箨更推风。
一家寄命嗟无地,何负明神与上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诗中提到的“惠泽”象征着恩惠的普遍性,仿佛润泽了四海,然而微小的生命却依旧无法与昆虫分享这份恩泽。诗人不愿与世俗的物质追求相交,反而选择了贫穷的生活,深渊危险已然颠覆,仿佛磷石般闪烁着危机。面对无处寄托的命运,诗人感叹命运的不公,同时也对上天的明神表示质疑。
穆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洒脱的诗风著称,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常常蕴含哲理和社会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面对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困境,选择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命运的无常。开头的“惠泽涵濡四海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惠与普遍的滋润,但随即转入“微生曾莫预昆虫”,生动描绘了微小生命在浩瀚世界中的渺小与无助,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接着,诗人再度强调个人的选择,通过“不参品物陶鎔外”表现出对世俗物质的超脱,展现出一种孤独的高洁。
“深穽已颠犹磷石,危苕将箨更推风”两句对比鲜明,暗含了无处不在的危险与不安,而“无地”则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哀叹。这种深沉的情感在最后一句中达至高潮,诗人对上天的质疑,仿佛是在呼唤命运的公正与明朗,表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惠泽”与“微生”的对比,突显生活的不公平。此外,磷石与深穽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危险和脆弱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质疑,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公正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惠泽”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恩惠
B. 个人的成就
C. 物质的追求
诗人选择“不参品物陶鎔外”的原因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世俗的超脱
C. 生存的需要
“一家寄命嗟无地”中“无地”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困境
B. 自然的环境
C. 社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