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06
汝阴穷掾计何疏,四十无成坐讽书。
不务功名师捭阖,独将仁义守蘧庐。
敢同贾傅希前席,况异邹生托后车。
除泥诸公时一醉,等闲犹且忘归欤。
你在汝阴任职,事业前景何其渺茫,四十岁了仍然一无所成,只能坐在那儿写讽刺的文章。
不求功名,只是向师者学习捭阖之术,独自坚守仁义,隐居在蘧庐。
敢与贾傅共坐前席,更何况与邹生搭乘同车。
偶尔与几位朋友饮酒畅谈,竟然也能忘却归途。
穆修,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反映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功名的淡泊态度。
这首诗写于作者的隐逸生活中,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无欲无求,强调仁义的重要性,反映了当时士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
这首《汝阴偶书呈一二知己》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和对仁义的坚守。诗中开篇直接点明了自己在汝阴的艰难处境,四十岁了依旧一无所成,不禁让人感慨人生的无奈。在面对功名的诱惑时,作者选择专心于仁义的修养,隐居于蘧庐,体现了其高洁的理想。
接着,作者提到敢与贾傅同席,显示出对前辈名士的崇敬和追随,而与邹生的相交则更进一步表现了他对于志同道合之人的珍惜。最后一联通过饮酒忘归的意象,流露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正如诗人所追求的那样,虽身处尘世,却能够超然物外,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表达了作者虽处困境但依旧坚守理想的精神。诗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提醒我们要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持。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仁义的坚守,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是对现实的反思与超越,展现了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淡泊无欲
C. 随意而至
D. 不屑一顾
诗中提到的“蘧庐”象征什么?
A. 官场生活
B. 隐逸生活
C. 富贵荣华
D. 朋友相聚
诗人提到的“贾傅”和“邹生”分别代表:
A. 前辈与后辈
B. 功名与仁义
C. 朋友与敌人
D. 隐士与官员
答案:
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类似的主题,展现了士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