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4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4:54
移来蜡国小黄香。
似梅妆。胜梅妆。
月中弄影,嫩色澹鹅黄。
较密更鲜溶腊润,
妖冷艳,倚琼枝,立水傍。
水傍。水傍。
傲雪霜。抱紫囊。
幻行藏。化作黄姑,
好颜色金缕衣裳。
一段清幽,雅素道家妆。
炼出庚辛丹灶火,
金丹就,色吐金丹,
满树香。
这首诗描绘了蜡梅的美丽,蜡梅的香气轻盈如小黄花,宛如梅花的妆容,更胜梅花。月光下它的影子轻柔,淡淡的鹅黄色。蜡梅的花朵更紧密、更鲜艳,带着腊润的气息,冷艳妖娆,倚靠着美丽的枝头,立在水边。水边,水边,它傲然挺立于雪霜之中,怀抱着紫色的花蕊,仿佛在幻影中隐藏。蜡梅化作了美丽的黄姑,穿着金缕衣裳。一幅清幽的画面,雅致得如道家的妆容。经过炼制的庚辛丹,金丹的色彩如同吐露的香气,弥漫整个树头。
高濂(约公元1530年-约公元1600年),字季明,号云间,明代诗人、词人,以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花卉而闻名。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入哲理思考,体现出道家的思想影响。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清新、自然的风格,蜡梅作为冬季盛开的花朵,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诗人在此诗中表达了对蜡梅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江城梅花引 蜡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蜡梅的独特魅力。诗中以“蜡国小黄香”开篇,直接引入蜡梅的香气,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印象。接着,诗人用“似梅妆。胜梅妆。”来强调蜡梅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蜡梅的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蜡梅的形态、颜色、香气的描绘,将蜡梅的清幽雅致与道家思想相结合,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花卉的赞美,更是一种哲学的体现。
诗中反复提到的“水傍”,不仅描绘了蜡梅的生长环境,也象征着其傲然挺立的气质,表现出蜡梅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精神。最后,诗人通过“炼出庚辛丹灶火,金丹就,色吐金丹,满树香”带出一种道家炼丹的意象,暗示蜡梅不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经过时间洗礼的美。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蜡梅的美丽和坚韧,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道家追求的清幽雅致的生活态度。
蜡梅的香气被比作什么?
诗中提到蜡梅的颜色是什么?
蜡梅在雪霜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