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5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55:37
君意乃浩然,临风一长啸。
集菀与集枯,性情岂殊好。
世人贵苟得,搴裳见嘲诮。
颇觉村野便,欣然侣渔钓。
内顾疏顽姿,未具肉食貌。
安命圣所先,亦匪慕高蹈。
白云深远林,青山满归棹。
入门对尊酒,弟兄自酬导。
努力成荣名,柴桑有同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情操和自然生活的向往。开头说君子的志向是浩大的,面临风时能发出长啸。接着提到,虽然同样是聚集在一起,但生长与枯萎的性情并没有太大区别。世人只在乎个人的得失,他们在意的只是为了展示自己而遭受的嘲讽。诗人感到在乡村生活中很自在,乐于与渔夫一起垂钓。内心回顾自己的顽固态度,发现自己并不渴望奢华的生活。安于命运的安排,并不向往那种高洁的行为。远处的白云和深林,青山环绕着归来的船只。入门后见到酒尊,兄弟们彼此畅饮、相互劝导。努力追求名声,柴桑的风调也是相同的。
徐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反思。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高洁志趣的向往。
《送赤石山人还山》是徐恪在送别朋友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高洁品格的精神。
徐恪的《送赤石山人还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透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首句“君意乃浩然,临风一长啸”便展现了诗人心中浩然正气的形象,面对风的呼啸,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胸怀。接下来的“集菀与集枯”则用植物的生长与枯萎来隐喻人性,强调性情的本质与环境的影响。
诗中对于“世人贵苟得”的批判,表现出诗人对世俗功利的鄙视,暗示了他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而“颇觉村野便,欣然侣渔钓”则显示出诗人对简朴乡村生活的向往,乐于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内顾疏顽姿,未具肉食貌”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性格的自省,说明他并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当提到“白云深远林,青山满归棹”时,诗人已经将目光转向自然,展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归属感。最后的“入门对尊酒,弟兄自酬导”则让人感受到友人的温情与相互扶持的情谊,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志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功利的反思,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高洁品格的精神。
诗中“君意乃浩然”表达了什么?
“世人贵苟得”意指?
诗人对“肉食貌”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