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怀妙老》

时间: 2025-07-26 11:25:02

诗句

屋头风雨交,唤此耋老梦。

粥鱼腹遽鸣,来作枕中供。

底处有可人,斋钵是日用。

时时要同盘,穿雪菜甲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1:25:02

原文展示:

怀妙老 吴则礼 〔宋代〕

屋头风雨交,唤此耋老梦。 粥鱼腹遽鸣,来作枕中供。 底处有可人,斋钵是日用。 时时要同盘,穿雪菜甲动。

白话文翻译:

屋檐下风雨交加,唤醒了这位老者的梦境。 粥锅中的鱼突然鸣叫,成为了梦中的景象。 何处有令人愉悦的事物,斋钵成了日常的必需品。 时常需要共同分享,穿过雪地的菜叶轻轻摇动。

注释:

  • 耋老:指年老的人。
  • 粥鱼腹遽鸣:比喻粥锅中的声音突然响起,如同鱼鸣。
  • 底处:何处。
  • 可人:令人愉悦的事物。
  • 斋钵:僧人或修行者用的饭碗。
  • 穿雪菜甲动:穿过雪地的菜叶轻轻摇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风雨中被唤醒的情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老者在风雨中的日常生活场景。首句“屋头风雨交,唤此耋老梦”即刻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风雨的声音唤醒了老者的梦境,这种自然与人的互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接下来的“粥鱼腹遽鸣,来作枕中供”用寓言的方式,将粥锅中的声音比喻为鱼的鸣叫,增添了诗意的神秘感。后两句“底处有可人,斋钵是日用”和“时时要同盘,穿雪菜甲动”则回归日常,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的欣赏。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细节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屋头风雨交,唤此耋老梦”:风雨的声音唤醒了老者的梦境,表达了自然与人的互动。
  2. “粥鱼腹遽鸣,来作枕中供”:用寓言的方式,将粥锅中的声音比喻为鱼的鸣叫,增添了诗意的神秘感。
  3. “底处有可人,斋钵是日用”: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4. “时时要同盘,穿雪菜甲动”:通过对日常细节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粥鱼腹遽鸣”,将粥锅中的声音比喻为鱼的鸣叫。
  • 拟人:如“唤此耋老梦”,将风雨的声音拟人化为唤醒老者的力量。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

意象分析:

  • 风雨:象征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 粥鱼腹遽鸣:象征日常生活中的小惊喜。
  • 斋钵:象征简单的生活和修行。
  • 穿雪菜甲动:象征自然界的美和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耋老”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中年人 C. 老年人
  2. “粥鱼腹遽鸣”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3.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繁华生活 B. 简单生活 C. 战争生活 答案: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吴则礼的《怀妙老》都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吴则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的满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伤岘山云表观主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岘潭 广陵别薛八(一题作送友东归) 耶溪泛舟① 除夜有怀 渡扬子江 送崔遏(易)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初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冰淇淋 霭腾腾 极正 丁方 危开头的成语 法出一门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豕字旁的字 玉石混淆 掀拳裸袖 变名易姓 白跑一趟 包含牒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