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7:45
万仞白云端,经春雪未残。
夏消江峡满,晴照蜀楼寒。
造境知僧熟,归林认鹤难。
会须朝阙去,只有画图看。
这首诗描绘了峨嵋山的壮丽景致。高耸入云的山峰,春天的雪尚未融化。随着夏天的来临,江峡的水已满,晴朗的阳光照耀着蜀地的楼阁,令人感到一丝寒意。造访这里的僧侣大都熟悉这片土地,然而回归林间却难以认出白鹤的踪影。最终,诗人意识到要想真正领略这美景,只有亲自去朝拜皇宫,眼前的景色只能通过画图来欣赏。
郑谷,字维城,号秋水,唐代诗人,生于唐德宗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被称为“清新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情感,风格细腻而富有情趣。
《峨嵋山》创作于一个诗人游历峨嵋山时,作品中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体现出唐代文人对山水的崇敬与向往。
《峨嵋山》是一首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于一体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峨嵋山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内心的感慨。开篇以“万仞白云端”引入,展现了峨嵋山的巍峨和雄伟,接着提到春雪未融,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春天的残雪与夏日的湖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多变与神秘。
在“造境知僧熟,归林认鹤难”这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僧侣与自然环境的亲近,但又感受到人对自然的陌生与疏离,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结尾的“会须朝阙去,只有画图看”则流露出诗人对更高理想与境界的渴望,同时也显示出一种无奈的情感,似乎暗示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峨嵋山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传递出一种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万仞”指的是什么?
A. 高度 B. 深度 C. 广度
答案:A
填空题:诗中“夏消江峡满”描绘了__的场景。 答案:夏天水流满溢的场景
判断题:诗人对峨嵋山的描写中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无奈与疏离。
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