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偶成》

时间: 2025-04-25 23:02:45

诗句

渊明觉是新愁少,伯玉知非旧恨多。

毕竟是非皆一梦,百年梦醒事如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2:45

原文展示:

偶成
作者: 黄庚 〔宋代〕

渊明觉是新愁少,
伯玉知非旧恨多。
毕竟是非皆一梦,
百年梦醒事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烦恼与旧恨的思考。陶渊明感到新的忧愁已不多,王伯玉却知道旧日的仇恨并不多。归根结底,世间的恩怨都是一场梦,百年之后,梦醒了,事情又将如何呢?


注释: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和田园诗闻名。
  • 伯玉:指王伯玉,可能是指王维之类的文人,强调对旧恨的认识。
  • 毕竟是非皆一梦:指世间的一切恩怨情仇其实都是虚幻的,最终都会随时间消散。
  • 百年梦醒:暗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梦醒之后的一切又会是怎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以词风清新有趣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庚的晚年,背景可能与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总结有关。诗中提到的陶渊明和王伯玉代表了对生活态度的不同理解。


诗歌鉴赏:

《偶成》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陶渊明与王伯玉的对比,表现了对忧愁与仇恨的不同看法。陶渊明作为隐士,选择了远离世俗,心中愁苦已然不多,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而王伯玉则提醒我们,旧恨并未真正消除,似乎更倾向于对过往的反思与执念。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将一切世俗的恩怨视作梦幻,提醒人们要看淡人生的起伏与纷争。诗中“百年梦醒事如何”这一句,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也是对未来不可知的思考。整体看,这首诗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思,促使读者反思自我与人生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渊明觉是新愁少:陶渊明觉得新的忧愁已经不多,透露出一种淡然的心态。
  2. 伯玉知非旧恨多:王伯玉明白旧日的仇恨并不算多,暗示对过去的释怀。
  3. 毕竟是非皆一梦:一切恩怨其实都是虚幻的,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
  4. 百年梦醒事如何:在时间的流逝中,醒来后又该如何面对现实,发人深省。

修辞手法

  • 对比:对陶渊明与王伯玉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主题。
  • 比喻:将人生的恩怨比作梦,暗示其虚幻与短暂。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形式提出,增强了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人生中的烦恼与仇恨的本质,鼓励人们以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恩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渊明:象征隐逸与超然,代表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伯玉:代表对过去情感的反思,象征世俗的牵绊。
  • :象征虚幻与无常,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渊明在诗中感到什么?

    • A. 新愁多
    • B. 新愁少
    • C. 旧恨多
    • D. 旧恨少
  2. “毕竟是非皆一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 A. 实体的梦
    • B. 人生的虚幻
    • C. 现实生活
    • D. 旧恨
  3. 诗中提到的“百年梦醒”意味着什么?

    • A. 人生的长久
    • B. 对现实的思考
    • C. 旧恨的持续
    • D. 人生的虚幻与短暂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诗作,探讨隐逸与人生哲学。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诗词对比

  • 黄庚的《偶成》与李白《庐山谣》: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悟,但黄庚更注重内心的哲理,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十九首解析》
  • 《陶渊明研究》
  • 黄庚相关文献与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侠杂词 春草轩 至正廿三年四月淮南王左相微行淞江步谒草玄阁夜移酒船宴阁所 寄两道原诗二首 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五 连理枝 和杨参政完者题省府壁韵(二首。丙申岁) 三男词 韩蕲王夫人 商人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事往日迁 群居穴处 优柔不断 访贫问苦 说家克计 累夜 防萌杜渐 抟心揖志 嘱授 靣字旁的字 德虐 心字底的字 米字旁的字 包含斤的成语 殳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