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2:45
偶成
作者: 黄庚 〔宋代〕
渊明觉是新愁少,
伯玉知非旧恨多。
毕竟是非皆一梦,
百年梦醒事如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烦恼与旧恨的思考。陶渊明感到新的忧愁已不多,王伯玉却知道旧日的仇恨并不多。归根结底,世间的恩怨都是一场梦,百年之后,梦醒了,事情又将如何呢?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以词风清新有趣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庚的晚年,背景可能与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总结有关。诗中提到的陶渊明和王伯玉代表了对生活态度的不同理解。
《偶成》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陶渊明与王伯玉的对比,表现了对忧愁与仇恨的不同看法。陶渊明作为隐士,选择了远离世俗,心中愁苦已然不多,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而王伯玉则提醒我们,旧恨并未真正消除,似乎更倾向于对过往的反思与执念。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将一切世俗的恩怨视作梦幻,提醒人们要看淡人生的起伏与纷争。诗中“百年梦醒事如何”这一句,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也是对未来不可知的思考。整体看,这首诗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思,促使读者反思自我与人生的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人生中的烦恼与仇恨的本质,鼓励人们以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恩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渊明在诗中感到什么?
“毕竟是非皆一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百年梦醒”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