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0:12
原文展示:
秋雨 张耒 〔宋代〕
阶下梧桐树,芳菲亦已休。 岁时惊病客,风雨送清秋。 栖鸟归何晚,鸣虫响渐收。 萧萧寒色暮,吹作夜深愁。
白话文翻译:
台阶下的梧桐树,它的花朵和叶子也已经凋零。 时光的流逝让病中的客人感到惊讶,风雨带来了清爽的秋天。 栖息的鸟儿归巢为何如此晚,鸣叫的虫声渐渐减少。 寒意渐浓的傍晚,风吹动着深夜的忧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张耒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时事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中的景象,通过梧桐树的凋零、风雨的到来、鸟儿的归巢和虫声的减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秋天寒意的感受。诗中可能还隐含了诗人对自己病中状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秋天寒意的感受。诗中,“阶下梧桐树,芳菲亦已休”一句,以梧桐树的凋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凋零,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岁时惊病客,风雨送清秋”则进一步以病客的身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惊讶和对秋天清爽的感受。后两句“栖鸟归何晚,鸣虫响渐收”和“萧萧寒色暮,吹作夜深愁”则通过鸟儿的归巢和虫声的减少,以及寒意的渐浓,加深了诗中的忧愁情绪。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秋雨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阶下梧桐树,芳菲亦已休。
岁时惊病客,风雨送清秋。
栖鸟归何晚,鸣虫响渐收。
萧萧寒色暮,吹作夜深愁。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秋天寒意的感受。通过描绘秋雨中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凋零和时光流逝的忧愁,以及对秋天清爽和寒意的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阶下梧桐树”象征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岁时惊病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惊讶 C. 悲伤 D. 平静
诗中“栖鸟归何晚”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宁静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