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1:13
水调歌头·溥露浸秋色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溥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
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臞仙。
雁落村间柸影,鱼识桥边柱杖,
虑澹境长偏。祗恐未免耳,
惊搅日高眠。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轓。
於公元只馀事,所乐不存焉。
手植蓝田种子,无数阶庭成树,
郁郁紫生烟。
富贵姑勿道,借问此何缘。
露水浸染了秋天的色彩,细雨洗净了湖边的琴弦。
我特意在这风月之下,领略老仙人的风采。
大雁在村庄间落下,鱼儿在桥边认出靠柱的杖,
思虑淡泊,心境悠然。只怕会打扰到我,
惊醒了正午的安眠。
龙握着节,貂插在案头,鹿衔着轓辕。
在公元之年只剩下琐碎的事,乐趣已不复存在。
手植蓝田的种子,庭院中长成了无数的树,
郁郁葱葱,紫烟缭绕。
富贵之事姑且不提,想问这是什么缘故。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子才,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官职,博学多才,擅长诗、词、文等多种文学形式。他的作品常融合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正值露水渐重、细雨纷飞的时节,诗人借助秋天的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水调歌头·溥露浸秋色》是一首描绘秋意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开篇以“溥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引人入胜,细腻的自然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天的清新与宁静。接着,诗人通过“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臞仙”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在“雁落村间柸影,鱼识桥边柱杖”中,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乡村生活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诗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世俗繁华的思考,“於公元只馀事,所乐不存焉”,表达出对物质富贵的淡漠,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不仅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清新、淡泊的氛围,也在情感上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反思。诗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使其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溥露浸秋色”中的“溥露”指的是什么?
A. 细雨
B. 露水
C. 秋色
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反感
C. 无所谓
“龙握节,貂插案”中提到的意象主要表明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富贵生活
C. 乡村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首诗不仅在内容上富有深意,更在形式上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