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河传 金荃体》

时间: 2025-04-30 20:42:34

诗句

春锁。

人坐。

小楼寒。

相见时难。

泪弹。

俏和影儿双倚阑。

团栾。

月斜依旧单。

斗帐流苏金络索。

围四角。

生怕啼莺觉。

画廊东。

无路通。

愁红。

海棠花底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2:34

原文展示:

春锁。人坐。小楼寒。相见时难。泪弹。俏和影儿双倚阑。团栾。月斜依旧单。斗帐流苏金络索。围四角。生怕啼莺觉。画廊东。无路通。愁红。海棠花底风。

白话文翻译:

春天锁住了温暖,只有人坐在小楼里感到寒冷。相见的时光是如此困难,泪水如弹珠般落下。俏丽的影子和我双双依靠在栏杆上,团团围绕,月光依旧斜照,显得孤单。帐子上流苏金色的缠绕,四角围绕,生怕惊动了啼鸣的黄莺。画廊的东边,没有通路可走,愁苦的心情在海棠花底随风飘荡。

注释:

  • 春锁: 春天被锁住,表示春光难得,暗示孤独和寒冷的情绪。
  • 泪弹: 指眼泪如同弹珠般落下,形象地表现了悲伤。
  • 俏和影儿: 描述自己和影子依偎的情景,表现孤独中自我安慰的状态。
  • 斗帐: 指的是帐篷或帐子,流苏金络索则是装饰物,表现出一种精致而又孤独的环境。
  • 啼莺: 指黄莺的啼叫,常常与春天的气息联系在一起,表现对春天的渴望和惧怕被打扰的心情。
  • 海棠花: 海棠花代表美丽而脆弱的事物,风则象征着变幻无常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易顺鼎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著称。生平多处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其创作常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社会的变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春寒料峭的时节,诗人因思念而感到孤独,正值春天,但却无法享受春光,突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春锁”便传达出一种被困的感觉,似乎春天的温暖与生机都被封锁,作者只能在寒冷的小楼中独自徘徊。诗中多次提到“相见时难”,清晰地表现出对相聚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泪水如弹珠般流下,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一种无奈的表达。

“俏和影儿双倚阑”这一句,有着浓厚的孤独感,影子成为了唯一的伴侣,表现出诗人在孤独中自我安慰的情感。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用“月斜依旧单”和“生怕啼莺觉”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情绪,似乎连月光也映衬着这份孤寂。

最后的“愁红”与“海棠花底风”则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惆怅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海棠花既代表着美丽,也象征着脆弱,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交织着孤独、渴望与忧伤,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锁: 暗示春天的美好被封闭,心情压抑。
  • 人坐: 描绘出一种静态的孤独,强调环境的寒冷。
  • 小楼寒: 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氛围。
  • 相见时难: 表达了相聚的渴望与现实的阻隔。
  • 泪弹: 泪水表现出内心的脆弱和悲伤。
  • 俏和影儿双倚阑: 强调孤独中的自我安慰与依赖。
  • 月斜依旧单: 月光的孤独感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
  • 斗帐流苏金络索: 表现出奢华的装饰与内心的空虚。
  • 围四角: 感受到被封闭的压迫感。
  • 生怕啼莺觉: 担心被外界打扰,内心的脆弱与敏感。
  • 画廊东: 描述迷茫的状态。
  • 无路通: 体现出无助与绝望的情感。
  • 愁红: 表达出愁苦的情绪。
  • 海棠花底风: 自然意象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思绪。

修辞手法:

  • 比喻: “泪弹”形象地描绘了泪水的无奈与悲伤。
  • 拟人: “春锁”使春天有了人的情感,增强了孤寂的氛围。
  • 对仗: 整首诗中常有对仗的运用,增强了音乐感与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深切感受,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生命与希望,象征着美好与温暖。
  • : 代表悲伤与思念。
  • : 象征孤独与自我安慰。
  • : 孤独的象征,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
  • 海棠: 美丽而脆弱,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的希望
    B. 孤独的压抑
    C. 对春天的渴望

  2. 诗中“泪弹”形象地描绘了什么? A. 欢乐时光
    B. 悲伤与无奈
    C. 友情的深厚

  3. “俏和影儿双倚阑”中“影”象征什么? A. 朋友
    B. 孤独
    C. 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出对往昔的思念与孤独感,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共通之处,但李清照更多地体现出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易顺鼎则更为沉重与深邃。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集》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易顺鼎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水竹居图,为伯寅题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十一 甘孜踢踏 菩萨蛮 题小景画 菩萨蛮 即事 菩萨蛮(澧阳庄) 菩萨蛮 其一 冬闺 菩萨蛮(拟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靑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过犹不及 浩浩漫漫 百累 牙牙 熟魏生张 恩恩怨怨 主标题 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龟开头的成语 先字旁的字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 十二神 齲字旁的字 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十死之地 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