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初夏》

时间: 2025-05-04 03:24:11

诗句

香到酴醾送晚凉,荇风轻约薄罗裳。

曲阑凭遍思偏长。

自是幽情慵卷幌,不关春色恼人肠。

误他双燕未归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4:11

原文展示:

浣溪沙·初夏 叶小鸾 〔明代〕 香到酴醾送晚凉,荇风轻约薄罗裳。曲阑凭遍思偏长。自是幽情慵卷幌,不关春色恼人肠。误他双燕未归梁。

白话文翻译:

晚风中酴醾花的香气送来凉意,轻风轻拂着薄薄的罗裳。倚着曲折的栏杆,思绪悠长。自然是因为幽静的情致懒得卷起窗帘,并非春色让人烦恼。误以为双燕还未归巢。

注释:

  • 酴醾:一种花,此处指酴醾花的香气。
  • 荇风:指轻柔的风。
  • 薄罗裳:薄薄的丝绸衣裳。
  • 曲阑:曲折的栏杆。
  • 幽情:深沉的情感。
  • 慵卷幌:懒得卷起窗帘。
  • 恼人肠:使人烦恼。
  • 误他双燕未归梁:误以为双燕还未归巢。

诗词背景: 叶小鸾,明代女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细腻婉约。这首《浣溪沙·初夏》描绘了初夏傍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初夏傍晚为背景,通过酴醾花的香气、轻柔的风、薄罗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曲阑凭遍思偏长”一句,表达了诗人倚栏沉思的情态,透露出深沉的情感。后两句“自是幽情慵卷幌,不关春色恼人肠”则进一步点明诗人内心的幽情,并非外界春色所扰,而是自身情感的流露。整首诗语言婉约,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首句“香到酴醾送晚凉”,通过酴醾花的香气和晚风的凉意,描绘了初夏傍晚的清新氛围。
  • 次句“荇风轻约薄罗裳”,以轻柔的风和薄罗裳的触感,增强了诗中的细腻感受。
  • 第三句“曲阑凭遍思偏长”,通过“曲阑”和“思偏长”表达了诗人沉思的情态。
  • 第四句“自是幽情慵卷幌”,点明诗人内心的幽情,懒得卷起窗帘,暗示了内心的孤寂。
  • 末句“不关春色恼人肠”,强调了情感的内在性,并非外界春色所扰。
  • 最后一句“误他双燕未归梁”,以双燕未归的意象,增添了诗中的忧郁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荇风轻约薄罗裳”中的“轻约”,比喻风的轻柔。
  • 拟人:如“自是幽情慵卷幌”中的“慵卷幌”,赋予情感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香到酴醾送晚凉,荇风轻约薄罗裳”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夏傍晚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情和对自然美的感受,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 酴醾花:象征着初夏的清新和香气。
  • 荇风:象征着轻柔和凉爽。
  • 薄罗裳:象征着轻盈和细腻。
  • 曲阑:象征着曲折和沉思。
  • 双燕未归梁:象征着孤寂和忧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酴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风 C. 一种香气 D. 一种衣裳

  2. 诗中“荇风轻约薄罗裳”中的“轻约”是什么意思? A. 轻轻地触碰 B. 轻轻地卷起 C. 轻轻地吹拂 D. 轻轻地抚摸

  3. 诗中“自是幽情慵卷幌”中的“慵卷幌”是什么意思? A. 懒得卷起窗帘 B. 懒得打开窗帘 C. 懒得整理窗帘 D. 懒得放下窗帘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叶小鸾的《浣溪沙·初夏》都描绘了傍晚的景致,但李清照的诗更多地表达了怀旧和忧愁,而叶小鸾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幽情和细腻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
  • 《叶小鸾诗集》
  • 《中国古代女诗人诗选》

相关查询

访西湖下郭黄羽士法坛 访姚媒长清醒泉上隐居和吴禹上 贼退 金贞祐省差铜印歌 与羲初慧福寺看牡丹 将赴京师闻山左寇警然仆意不可止作此示诸友 九日同来峰慕杜登黑窑厂 寄唐伯华 包刺史棣园 题东阿旅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移情遣意 洁廉 包含峒的词语有哪些 广字头的字 己字旁的字 一日欢 匹夫小谅 独根孤种 营求 包含茹的词语有哪些 几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初的词语有哪些 居心莫测 飞升腾实 牛字旁的字 槐宸 冥然兀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