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5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51:09
原文展示:
众香国里,护慈云一朵灵根长结。微笑拈花参佛音,不著满身黄雪。至性关人,弱龄尽孝,名与曹娥列。割肌谁见,罗襟记涴馀血。最羡捧檄承欢,循陔善养,采采兰羞洁。封鲊寄书贤母教,能励仲先清节。锦诰衔来,板舆奉去,此地曾经别。春晖逝矣,桂庭愁对秋月。
白话文翻译:
在众多香花盛开的国家里,保护着一朵慈祥的云,它的灵根长久地结合在一起。微笑着拈花,参悟佛的教诲,不沾染满身的黄色雪花。天性关系到人,年幼时就尽孝,名声与曹娥并列。割下自己的肉谁看见了,罗襟上留下了洗不掉的血迹。最羡慕那些捧着文书承欢的人,遵循规矩善于养育,采摘兰花保持纯洁。封存鱼寄信给贤母教导,能够激励仲先保持清廉的节操。锦绣的诏书带来了,板舆奉命离去,这个地方曾经告别。春光逝去了,桂树庭院中忧愁地对着秋月。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清代女诗人,以其才情和孝行著称。她的诗歌多表达对家庭和社会的关怀,以及对传统美德的赞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吴藻在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对孝道的推崇。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爱和对孝道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众香国”、“慈云”、“灵根”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个美好而神圣的氛围。诗人用“微笑拈花参佛音”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提到的“至性关人”和“弱龄尽孝”反映了诗人对人性本善和孝道的高度重视。通过“割肌谁见”和“罗襟记涴馀血”这样的具体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孝道的实践和对牺牲精神的赞美。最后,诗人通过对“春晖逝矣”和“桂庭愁对秋月”的描绘,表达了对母亲逝去的哀思和对孝道传承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众香国里,护慈云一朵灵根长结。
微笑拈花参佛音,不著满身黄雪。
至性关人,弱龄尽孝,名与曹娥列。
割肌谁见,罗襟记涴馀血。
最羡捧檄承欢,循陔善养,采采兰羞洁。
封鲊寄书贤母教,能励仲先清节。
锦诰衔来,板舆奉去,此地曾经别。
春晖逝矣,桂庭愁对秋月。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孝道的推崇和对母亲的怀念。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慈云”比喻什么? A. 慈爱 B. 云彩 C. 灵根 D. 佛音
“割肌谁见”表达了什么? A. 自我牺牲 B. 看见别人 C. 割下肌肉 D. 罗襟上的血迹
诗中的“春晖逝矣”比喻什么? A. 春天 B. 母爱 C. 秋月 D. 桂庭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