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9:41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入蛮界不许有悲泣之声》
云南路出陷河西,
毒草长青瘴色低。
渐近蛮城谁敢哭,
一时收泪羡猿啼。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前往南蛮地区的艰难旅程。云南的道路从河西被阻隔,满是有毒的草木,瘴气弥漫。随着靠近蛮族的城池,谁还能敢于哭泣?此时只能咽下泪水,羡慕猿猴的啼叫。
“南蛮”是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诗中提及的蛮族反映了唐代对边疆民族的复杂态度和对待他们的情感。
作者介绍:雍陶,唐代诗人,生平并不十分显赫,但在诗歌方面有一定成就,尤其以边塞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动荡局势,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表达对蜀地人民被俘的悲痛。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南蛮地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蜀地人民被俘的深切同情。诗中“毒草长青瘴色低”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南蛮地区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人们在此地生存的艰难。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渐近蛮城,感受到的压迫和恐惧使得他连哭泣的勇气都不再,最终只能寄情于猿啼,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愤。这首诗在情感上深沉而又压抑,反映了作者对故乡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现状的无力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南蛮俘虏蜀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以及对家乡和自由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瘴色”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自然景观
B. 恶劣的环境
C. 和谐的声音
诗人在蛮城附近的感受是怎样的?
A. 高兴
B. 恐惧和无奈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在《春望》中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虽然背景不同,但情感基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