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行香子·三山作》

时间: 2025-07-29 16:28:11

诗句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

况而今、已是清明。

小窗坐地,侧听檐声。

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

莺燕丁宁。

怕妨侬、湖上闲行。

天心肯後,费甚心情。

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28:11

原文展示

行香子·三山作
作者:辛弃疾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
况而今已是清明。
小窗坐地,侧听檐声。
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
怕妨侬湖上闲行。
天心肯后,费甚心情。
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春天的好雨,正是农民归家耕作的好时节。如今已经是清明时节,我坐在小窗前,侧耳倾听屋檐滴水的声音。恨不得夜晚的风、月亮和云彩都能停一停。花瓣飘落,黄莺和燕子在鸣叫。我担心这景致会妨碍我在湖边悠闲地散步。天意难测,何必在意这些心情的波动呢?忽而阴云密布,忽而小雨纷飞,转瞬又晴空万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好雨当春:正值春天的好雨,寓意春雨滋润万物。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重要节气,通常是农忙时节。
  • 小窗坐地:坐在小窗前,安静地倾听。
  • 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对夜晚变化的无奈与怨恨。
  • 花絮飘零:花瓣轻柔地飘落。
  • 莺燕丁宁:黄莺和燕子在鸣叫,象征春天的生机。
  • 妨侬湖上闲行:担心这些景象会打扰到我在湖边的闲散时光。
  • 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天气变化无常,瞬息万变。

典故解析:
“清明”作为节气,寓意着春耕的开始;“莺燕”常用以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抗金名将,以豪放派词风闻名,作品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与丰富的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行香子·三山作》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对北方金国的抗争时期,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行香子·三山作》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辛弃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滋润、清明的气节与自然的变化。诗中开头便提到“好雨当春”,展现出春雨对于农作的重要性,暗示着生机与希望。接着他描述了坐在小窗前的悠闲状态,侧耳倾听屋檐滴水的声音,这种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

然而,夜来风、月、云的变化让他感到无奈,显现出对自然不可控因素的无力感。后面提到的“花絮飘零”“莺燕丁宁”,则生动展现出春日的生机与美好,尽管他内心有些惆怅,仍旧不失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词字句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辛弃疾对于春天的独特感悟和人生哲学。他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世事无常的淡然,完美地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
    春天的雨水滋润大地,正是农民归来耕作的最佳时机。

  • 况而今已是清明。
    清明时节,农忙开始,正应时而作。

  • 小窗坐地,侧听檐声。
    坐在小窗前,仔细倾听屋檐雨滴的声音,享受这份宁静。

  • 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产生对夜晚变化的无奈,恨不得这些因素能暂停。

  •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
    花瓣随风飘落,鸟儿在鸣叫,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 怕妨侬湖上闲行。
    担心这些美好的景象会打扰我在湖边的悠闲散步。

  • 天心肯后,费甚心情。
    天气变化无常,何必在意这些心情的波动。

  • 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天气瞬息万变,描绘出春天的多变特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滋养万物的恩泽。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风、云)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如“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生机与希望。
  • 小窗: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莺燕:象征春天的活力与美好。
  • :象征闲适与自由。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的春雨、莺燕等意象,都是传统文化中春天的代表,象征着希望、生命与美好。湖边的闲适则反映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行香子·三山作》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辛弃疾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清明”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春季的重要节气
    C) 夜晚的景象
    D) 一种音乐形式

  3. 诗中表达了对哪些自然现象的无奈? A) 雨
    B) 风、月、云
    C) 花瓣
    D) 湖水

答案:

  1. C) 辛弃疾
  2. B) 春季的重要节气
  3. B) 风、月、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思考。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了豪放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辛弃疾更倾向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放情怀,而李清照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辛弃疾词选》
  2. 《宋词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的背景与艺术特色。

相关查询

秋塘败荷 湖上 赠楞严舒上人 初宿东阁追忆文简丁公作 胡氏迟客亭观诗 喜有秋 初侍讲筵有感上呈经筵诸公 春日出浣花溪 失调名 奉和长兄岁晏抒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皿字底的字 火字旁的字 秋荼密网 拾音器 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请书 食辨劳薪 骚人逸客 收合余烬 戒道 不便之处 包含磕的词语有哪些 谷字旁的字 能事毕矣 韋字旁的字 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癶字旁的字 幺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