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

时间: 2025-04-30 02:14:56

诗句

发底青青无限春。

落红飞雪谩纷纷。

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

书万卷,笔如神。

眼看同辈上青云。

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4:56

原文展示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
辛弃疾 〔宋代〕

发底青青无限春。
落红飞雪谩纷纷。
黄花也伴秋光老,
何事尊前见在身。
书万卷,笔如神。
眼看同辈上青云。
个中不许儿童会,
只恐功名更逼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春天的草色依旧青翠,仿佛无尽的春天在延续。落花如同飞雪般纷纷而下,真是随意而为。黄花也在秋光中显得渐渐衰老,为什么在酒尊前看到的却是我自己?书读了万卷,写作如同神灵附体。眼看与我同辈的人都升上了高空,唯独不许年轻人理解其中的奥秘,只怕功名更加逼迫人心。


注释

  • 发底:头发的底部,指的是头发的根部。
  • 落红:指的是花瓣的凋落。
  • 飞雪:比喻落花像雪花一样轻盈。
  • 黄花:指的是秋天的菊花,象征着衰老。
  • 尊前:酒杯前,指饮酒的场合。
  • 书万卷:阅读了成千上万的书籍。
  • 笔如神:形容写作的才华如同神灵一般出众。
  • 青云:比喻高位或成功的境地。
  • 儿童:这里指年轻人。
  • 功名:指事业和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抗金名将,风格豪放,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兼具豪放与细腻。他的词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是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历史背景下。辛弃疾在经历了多个战役后,感受到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因此这首词反映了他对功名、事业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春天的青翠与秋天的衰老为背景,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开篇即用“发底青青”的春色引入,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然而随之而来的“落红飞雪”又将这种生机与凋零的无奈结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在词中反思自己的处境,虽有万卷书的积累与笔如神的才华,却依然面临着年纪渐长而功名未就的困惑。这种矛盾的心理恰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在“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一句中,辛弃疾感慨年轻人对功名的追逐,仿佛是对年轻人的一种告诫,提醒他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警惕功名的逼迫。

整首词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又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充分展示了辛弃疾词作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发底青青无限春:春天的生机在头发的根部依然显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2. 落红飞雪谩纷纷:落花如同飞舞的雪花,表现了春去秋来的无常。
  3. 黄花也伴秋光老:秋天的菊花伴随光阴渐老,暗示生命的衰退。
  4. 何事尊前见在身:在酒杯前看到的却是自己的衰老,感叹人生的短暂。
  5. 书万卷,笔如神:尽管阅读了许多书籍,写作能力却如同神灵般出众。
  6. 眼看同辈上青云:看到同辈人都已飞黄腾达,自己却未能如愿。
  7. 个中不许儿童会:不希望年轻人轻易理解这些道理。
  8. 只恐功名更逼人:唯恐功名的追逐更让人感到压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花比作飞雪,增强了词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排比:用“书万卷,笔如神”排比,强调了自己的才华与经历。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功名的追逐与对理想的思考,反映了辛弃疾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自省,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年轻人的劝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落红:代表着生命的衰退与无常。
  • 黄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青云:比喻理想与成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现出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发底青青”中“青青”指什么?

    • A. 春色
    • B. 秋色
    • C. 冬雪
      答案:A
  2. “落红飞雪”中的“飞雪”比喻什么?

    • A. 冬天
    • B. 凋落的花瓣
    • C. 春天的雨
      答案:B
  3. 作者在词中对年轻人的态度是?

    • A. 赞赏
    • B. 反感
    • C. 告诫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均是宋代杰出代表,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体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辛弃疾的诗词风格和背景。

相关查询

送关小师还金陵 潘丞孩子 访陆处士羽(一作访陆羽处士不遇) 夏日集裴录事北亭避暑 怀旧山(一作沧浩诗,题云留别嘉兴知己) 待山月 新秋同卢侍御薛员外白蘋洲月夜 送僧游扬州 酬李补阙纾 送旻上人游天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鬯字旁的字 陨灭 东南雀飞 弋字旁的字 口服心服 包含洞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天塌压大家 包含线的成语 猗欤休哉 经远 儿女情多 占募 花落谁家 頁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盛尊 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