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4:56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
辛弃疾 〔宋代〕
发底青青无限春。
落红飞雪谩纷纷。
黄花也伴秋光老,
何事尊前见在身。
书万卷,笔如神。
眼看同辈上青云。
个中不许儿童会,
只恐功名更逼人。
全诗翻译:
春天的草色依旧青翠,仿佛无尽的春天在延续。落花如同飞雪般纷纷而下,真是随意而为。黄花也在秋光中显得渐渐衰老,为什么在酒尊前看到的却是我自己?书读了万卷,写作如同神灵附体。眼看与我同辈的人都升上了高空,唯独不许年轻人理解其中的奥秘,只怕功名更加逼迫人心。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抗金名将,风格豪放,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兼具豪放与细腻。他的词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是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历史背景下。辛弃疾在经历了多个战役后,感受到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因此这首词反映了他对功名、事业的深思。
这首词以春天的青翠与秋天的衰老为背景,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开篇即用“发底青青”的春色引入,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然而随之而来的“落红飞雪”又将这种生机与凋零的无奈结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在词中反思自己的处境,虽有万卷书的积累与笔如神的才华,却依然面临着年纪渐长而功名未就的困惑。这种矛盾的心理恰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在“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一句中,辛弃疾感慨年轻人对功名的追逐,仿佛是对年轻人的一种告诫,提醒他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警惕功名的逼迫。
整首词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又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充分展示了辛弃疾词作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功名的追逐与对理想的思考,反映了辛弃疾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自省,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年轻人的劝诫。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现出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发底青青”中“青青”指什么?
“落红飞雪”中的“飞雪”比喻什么?
作者在词中对年轻人的态度是?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辛弃疾的诗词风格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