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0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07:36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作者:苏轼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
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
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
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横峨岷,
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
小儿天台坐忘真。生年不知高将军,
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诗一笑君应闻。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白的仰慕之情,诗中提到天人之间的差距,谪仙李白并非被贬,而是游历四方。诗人将李白比作两只鸟,互相鸣叫,一声一停,三千年间的传承。开元年间有道之人,对于留住李白这样的人才是多么珍贵,但却无法再求。西望太白山,李白的身影如巍峨的岷山般高远,眼中所观四海,似乎没有其他人。大儿汾阳的中令君,似乎在追求功名; 小儿天台的隐士,却在追求忘我之境。生年不知的高将军,甚至敢于对我发怒,作诗一笑,希望你能听闻我的心声。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对李白的赞美与怀念之际,表达了对李白才华的钦佩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体现了苏轼超然的思想境界。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李白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优秀人才的渴望与追求。诗中使用了许多比喻和意象,构建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不懈追求。李白被称为“谪仙”,其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与诗歌风格成为了苏轼心中的理想。诗中将李白比作两只鸟,既强调了李白诗歌的韵律美,又隐喻了他与苏轼之间的精神共鸣。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作诗一笑君应闻”,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传达自己的情感,期望得到共鸣。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与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追求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李白的赞美与追怀,反映了诗人对鸿鹄之志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称李白为谪仙,这一称呼的含义是什么?
A. 被贬谪的官员
B. 不受世俗限制的自由者
C. 生活在天上的神仙
诗中提到的“开元有道”是指哪个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诗的最后一句“作诗一笑君应闻”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得到理解和回应
B. 对诗歌的讽刺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