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2:37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
作者: 苏轼
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朋。
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李陵。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漱石先生的难以理解,也感叹啮毡校尉长久以来没有朋友。你们应该知道,我在旅途上充满愁苦,因此写诗来寄托我的情感,调子仿佛是李陵的风格。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多样,风格豪放,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苏轼流亡生涯时期,表达了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愁苦,借以向朋友们寄托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知己的渴望。
这首诗透过简单的字句,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开头提到“漱石先生”,表明苏轼对某位文人的敬仰与难以理解,反映了他对当时文人活动的关注与思考。而“啮毡校尉”则揭示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显示了他对友情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上充满了浓厚的孤独感,诗人以“客路”象征流浪的生活,暗示出对归属感的缺失。“吟诗调李陵”的句子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相结合,表现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心声,将内心的愁苦化为艺术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与对友人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在异乡的愁苦和对文化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通过诗歌传递情感的方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对哪位文人表示敬仰?
A. 李白
B. 漱石
C. 李陵
D. 孟浩然
诗中提到的“啮毡校尉”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自豪
D. 愤怒
“客路”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家庭
B. 友情
C. 流浪与不安定
D. 成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次韵孙巨源”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孤独的感慨,但李白的情感更趋向于浓烈的思乡情,而苏轼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友谊的渴求与人生的无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