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5:57
戏人
作者: 苏轼 〔宋代〕
有甚意头求富贵,
没些巴鼻便奸邪。
这首诗表达了对追求富贵者的讽刺:他们心中渴望富贵,却缺乏道德和正直,往往走上不正之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引用特定典故,但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富贵的追求及其潜在的道德沦丧。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才华横溢,风格多样,尤其以豪放、奔放著称。
创作背景: 《戏人》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道德观念的挑战,反映了苏轼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和批判。
苏轼的《戏人》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们追求富贵的内心动机与道德缺失之间的矛盾。首句“有甚意头求富贵”,直接点明了主题,质疑那些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人。而“没些巴鼻便奸邪”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批判,指出了这些人心中的卑微和不正。整首诗读来,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不满。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其直白的表达更显得真实而有力量。苏轼通过这首诗对社会的冷静观察和独立思考,展现了一位文人对道德与价值观的坚持,引导读者反思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追求名利者的批判,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失去自己的良知。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与道德的冲突以及对追求名利者的警惕。
诗词测试:
“有甚意头求富贵”中的“意头”指的是什么?
A. 计划
B. 想法
C. 感情
这首诗主要批判了什么?
A. 追求知识
B. 追求富贵
C. 追求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戏人》与白居易的《卖炭翁》在主题上均涉及社会底层的生存困境,但苏轼更侧重于对道德的反思,而白居易则侧重于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