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即事示儿》

时间: 2025-04-29 05:18:05

诗句

扫迹衡门下,终朝抱膝吟。

贫须依稼穑,老不厌山林。

有酒无余愿,因闲得此心。

西园早行乐,桃李渐成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18:05

原文展示:

即事示儿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扫迹衡门下,终朝抱膝吟。
贫须依稼穑,老不厌山林。
有酒无余愿,因闲得此心。
西园早行乐,桃李渐成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家门口打扫着,整天抱膝吟唱。虽然贫穷,但也要靠耕作维持生计,年老了也不厌倦山林的生活。虽然酒不多,但我没有其他的愿望,因此在闲暇时得到了这样的心境。西园里早晨的欢乐,桃树和李树渐渐长成了阴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扫迹:清扫足迹,这里指打扫家门口的意思。
  • 衡门:指家门。
  • 抱膝吟:抱着膝盖吟诵,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闲适状态。
  • 贫须:贫穷需要。
  • 稼穑:耕作和收割,泛指农业。
  • 老不厌:年纪大了也不厌倦。
  • 余愿:多余的愿望。
  • 因闲得此心:因为闲暇,所以得到了这样的心境。
  • 西园:指西边的园子。
  • 渐成阴:渐渐长得茂盛,形成阴凉。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诗人经历了战争与动荡,内心渴望宁静的生活,选择回归自然,过上隐逸的生活。同时,诗中流露出他对儿子的教导与关爱。


诗歌鉴赏:

《即事示儿》是一首表达辛弃疾对自然与内心平静追求的诗作。诗的开篇“扫迹衡门下,终朝抱膝吟”,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晨,诗人以清扫门前的方式象征性地开始了新的一天,表现出一种闲适、自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贫须依稼穑”则直白地道出生活的艰辛与务实,强调了耕作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有酒无余愿”,在这里,诗人以酒来象征生活的简单与知足,尽管物质匮乏,但内心却拥有一种宁静与满足。这种心境使他能够在“西园早行乐”中体验到自然的乐趣,桃李的生长不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寄托与希望。

整体来看,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基调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士人的情怀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后代的期望与教诲。诗作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扫迹衡门下:清扫家门口的痕迹,暗示作者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 终朝抱膝吟:整天抱着膝盖吟唱,表现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贫须依稼穑:生活贫困需依靠耕作,强调了自给自足的重要性。
  • 老不厌山林:即便年老也不厌倦大自然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有酒无余愿:虽然只有一点酒,但没有多余的愿望,体现了知足常乐的心态。
  • 因闲得此心:在闲暇中获得了这样宁静的心境,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西园早行乐:在西园中早晨的欢乐,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享受。
  • 桃李渐成阴:桃树和李树逐渐茂盛,形成阴凉,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扫迹衡门下”与“终朝抱膝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酒”象征简朴生活中的满足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意象:桃李的形象代表了丰收与希望,暗示着生活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儿子的教导。诗人希望通过这种生活方式,让后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衡门:象征家庭与安宁。
  • 山林: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传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象征简单的快乐与知足的心态。
  • 桃李: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美好,寓意着成长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开始新的一天?
    A. 饮酒
    B. 打扫家门
    C. 农耕

  2. 诗中提到的“贫须依稼穑”是什么意思?
    A. 生活富裕
    B. 需要耕作来维持生计
    C. 生活无忧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厌倦
    B. 热爱
    C. 不关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鸟鸣涧》:表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即事示儿》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描绘了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但辛弃疾更强调对生活的哲思和对后代的期望,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抒发个人的隐逸情怀。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诗人对自然的诠释和生活态度的差异,以及他们各自作品中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辛弃疾集》
  2. 《宋词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浣溪沙 赋白秋海棠 浣溪沙 其四 桐屋读书 浣溪沙三首 其二 浣溪沙三十八首 其八 浣溪沙·望江楼同鹃声晚眺,时将赴川 浣溪沙 水仙,赠逖生病中 浣溪沙·题安亭草阁填词图次石窗词翁韵二首 其一 浣溪沙 浣溪沙 春雨二首 其一 浣溪沙(渔父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明结尾的成语 犀带 七张八嘴 甘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歼一警百 欲盖名彰 殚精竭力 泥鳗 七画繁体字大全_七画繁体字起名常用字推荐 不加 带河字的诗句有哪些_关于河字的经典诗句合集 黍字旁的字 日字开头的诗句大全 | 日字开头的经典诗句精选 小本经营 包含濯的成语 刃结尾的成语 包字头的字 殳字旁的字 风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