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4:00
南乡子·无处著春光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无处著春光。天上飞来诏十行。
父老欢呼童稚舞,前江。
千载周家孝义乡。草木尽芬芳。
更觉溪头水也香。我道乌头门侧畔,
诸郎。准备他年昼锦堂。
这首词描绘了春光无处不在的景象,天上飞来的命令令人振奋。乡亲们欢呼雀跃,孩子们在江边欢舞,仿佛千年来周家人所传承的孝义之乡。草木繁盛,芬芳扑鼻,溪水更加清香。我在乌头门旁边,期待着来年在锦堂之日的盛况。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抗金英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他的词作以豪迈激昂、清新脱俗著称,是“豪放派”的代表。
本词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人间美好情感的珍视。词中融合了对乡土情感的依恋和对传统美德的追求,体现了他作为词人的深厚文化底蕴。
这首《南乡子·无处著春光》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辛弃疾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人间美好的向往。开头的“无处著春光”抓住了春天的普遍性,接着描绘了乡亲们的欢呼与孩子们的舞蹈,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欢快气氛。通过“千载周家孝义乡”的描述,辛弃疾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传承结合在一起,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词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草木尽芬芳”和“溪头水也香”,增添了自然的美感与生机,仿佛在描绘一个理想的乡村生活场景。最后一句“准备他年昼锦堂”更是流露出希望和憧憬,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乐观与坚定。
全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乡村的欢庆,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对传统美德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无处著春光”中的“著”字意为:
A. 书写
B. 停留
C. 穿着
诗中提到的“千载周家孝义乡”指的是:
A. 周家的传统
B. 一种舞蹈
C. 江边的景色
“我道乌头门侧畔,诸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未来的宴会
B. 朋友的聚会
C. 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