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8:10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
戏马台前秋雁飞。
管弦歌舞更旌旗。
要知黄菊清高处,不入当年二谢诗。
倾白酒,绕东篱。
只於陶令有心期。
明朝重九浑潇洒,莫使尊前欠一枝。
在戏马台前,秋天的雁阵飞过。
管弦乐声和歌舞更显得热闹。
要知道那黄菊花的高洁所在,
并非当年谢道韫与谢灵运所作的诗句。
我倾杯白酒,绕着东篱醉赏菊花。
只有陶渊明才有这样的期许。
明天的重阳节要尽情畅饮,
不要让酒杯前缺少一枝菊花。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的词人与抗金名将。他的词兼具豪放与婉约,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辛弃疾的创作生涯贯穿了南宋时期,诗词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重阳节,诗人在宴会上写下此词,表达了自己对高洁菊花的向往与对陶渊明的羡慕,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是一首在重阳节宴会上创作的词,展现了辛弃疾对时节变换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开篇以“戏马台前秋雁飞”引入,描绘了一幅秋日的画面,秋雁飞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描写“管弦歌舞更旌旗”,表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快,然而,诗人却在此中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孤寂。
“要知黄菊清高处,不入当年二谢诗”,这里的黄菊象征着高洁与清高,诗人通过与谢道韫和谢灵运的比较,表达了自己对黄菊的赞美和对当代诗人的自我反思。诗人倾酒赏菊,提到陶渊明的“有心期”,显示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态度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明朝重九浑潇洒,莫使尊前欠一枝”结束,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重阳节的期待,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整首词通过对比与隐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重阳节的热闹与黄菊的高洁,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戏马台前秋雁飞”中,“秋雁”象征什么?
A. 高洁
B. 生命的短暂
C. 欢乐
辛弃疾在诗中提到的“二谢”是指谁?
A. 谢道韫与谢灵运
B. 谢安与谢将军
C. 谢家父子
诗中的“陶令”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白居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