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1:53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作者: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
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
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
儒冠多误身。
在山前,灯火闪烁,正欲入黄昏,
山顶上,云朵时而来去。
鹧鸪的鸣叫声伴随着几户人家,
在潇湘的地方遇见了老朋友。
我挥动着羽扇,整理着纶巾,
年轻时骑马尘土飞扬。
如今人已憔悴,写诗似乎在招魂,
儒生的身份却常常误了自己的身心。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和词作家。他以豪放激昂的词风和深沉的爱国情怀闻名,作品多描写历史、抒发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其壮志未酬之时,怀旧情感愈加浓厚。写作时,辛弃疾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交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这首词以山前的黄昏灯火开篇,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前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引出一种即将到来的黄昏,暗含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鹧鸪声中数家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乡愁,勾起诗人与故人重逢的期待与珍惜。
接下来的两句,挥扇整巾的动作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风度,也象征着过去的青春与活力。与当下的憔悴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一种时光的无情与无奈。最后两句则是对自身身份的深刻反思,儒冠的束缚让他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迷失,表达了对自我的一丝批判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词作的高超艺术与深厚的情感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迷失,反映了诗人对曾经青春年少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深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无奈情绪。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挥羽扇,整纶巾”中“羽扇”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潇湘”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 少年时也曾学诸葛亮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zhè)鸪(gū)声里数家村,潇(xiāo)湘逢故人。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这里指湖南。 挥羽扇,整纶(guān)巾,少年鞍(ān)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纶巾:有青丝带的帽子。羽扇纶巾是魏晋时代“儒将”的服饰。鞍马尘:指驰骋战马。憔悴:指衰老。儒冠:读书人戴的帽子,指代书生。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