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1:43
望江道中
作者: 陆游
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
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我并不是不正当的来到这荒野,江水波涛汹涌,流向何处呢?
我随着乌鹊的初次飞起而起航,直到牛羊归宿的时分。
风力逐渐增强,帆也变得更加有力,橹声时常与悲伤的雁声交织在一起。
傍晚时分,我又驶入淮南的水路,红树与青山相映成趣,令人不禁吟咏。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婉约,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及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陆游心系国家和人民,常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与政治理想。
《望江道中》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开篇“吾道非邪来旷野”,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自己来到此地并非出于邪念,而是对江水的思考,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心态。接着,诗人通过“江涛如此去何之”的疑问,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命流逝的感叹。
“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描绘了自然的生动场景,乌鹊的飞起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牛羊归宿的时分则暗喻着生活的轮回与归属感。此处,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交融,展现出一种和谐。
随着“风力渐添帆力健”的描写,诗人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增强,仿佛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力量,继续前行。“橹声常杂雁声悲”则透露出一种孤独感,雁声的悲鸣与划船的声音交织,形成一种对比,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结尾“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诗人与自然的结合更加紧密,晚归的诗意与自然的美景交融,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归属、对自然的深切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归属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一种豁达的生命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吾道非邪来旷野”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荒野的喜爱
B. 诗人对自己动机的确认
C. 诗人对人生的迷茫
答案: B
“风力渐添帆力健”中“帆力”指的是什么?
A. 船的速度
B. 船帆的坚固
C. 船帆因风力而增强的能力
答案: C
诗中的“红树青山”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诗人的孤独
C. 归属感
答案: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提供了全面的解析和理解,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望江道中》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