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2:0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2:01:14
原文展示: 口号 戴叔伦 〔唐代〕 白发千茎雪,寒窗懒著书。最怜吟苜蓿,不及向桑榆。
白话文翻译: 白发如千茎雪般苍白,寒冷的窗前懒得再写书。最喜爱吟咏苜蓿的诗句,却不如向着桑榆的晚年。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说字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懒散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戴叔伦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可能感到身体衰老,对生活和创作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因此诗中流露出一种对晚年生活的无奈和对诗歌创作的懒散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心境。首句“白发千茎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衰老的外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沧桑。第二句“寒窗懒著书”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懒散态度,寒冷的窗前象征着艰苦的环境,而“懒著书”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创作的疏离感。后两句“最怜吟苜蓿,不及向桑榆”则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感慨,苜蓿象征着艰难的生活,而桑榆则象征着晚年,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虽然喜爱吟咏苜蓿的诗句,但终究不如向着桑榆的晚年。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晚年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慨。通过描绘衰老的外貌、艰苦的环境和对创作的懒散态度,诗人传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无奈和对诗歌创作的疏离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白发千茎雪”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寒窗懒著书”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积极创作 B. 懒散疏离 C. 热情洋溢 D. 悲观失望
诗中的“苜蓿”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艰难的生活 C. 丰收的喜悦 D. 自然的美丽
诗中的“桑榆”象征什么? A. 青春年华 B. 晚年生活 C. 春天的生机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1. A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