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再韵》

时间: 2025-05-04 08:44:40

诗句

文华灭质甚尘土,物欲戕生剧豺虎。

三年挂舌坐林皋,日月往来云散聚。

夫容自与诗肠谋,虽无颜色媚涂陬。

梦随春草撩客儿,手抉云锦分潮州。

平生耻作山鸡照,对此忘其为不肖。

为华破戒哦七字,殆似五噫发梁耀。

李君不为掩覆之,唤取奚锦披封泥。

缫车引出万丝绪,衣被山谷春无辉。

山中华木迭宾送,人把荣枯同幻梦。

卧看夫容生未生,满目天机供日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8:44:40

再韵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原文展示:

文华灭质甚尘土,物欲戕生剧豺虎。
三年挂舌坐林皋,日月往来云散聚。
夫容自与诗肠谋,虽无颜色媚涂陬。
梦随春草撩客儿,手抉云锦分潮州。
平生耻作山鸡照,对此忘其为不肖。
为华破戒哦七字,殆似五噫发梁耀。
李君不为掩覆之,唤取奚锦披封泥。
缫车引出万丝绪,衣被山谷春无辉。
山中华木迭宾送,人把荣枯同幻梦。
卧看夫容生未生,满目天机供日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物欲的厌恶和对诗歌理想的追求。文采的华丽掩盖了内在的质朴,物欲如同凶猛的豺虎,撕扯着人们的生命。在三年的时间里,作者在山林中静坐,观察日月的变化和云彩的聚散。虽然外貌并不妩媚,但内心与诗歌的情感相通。梦境如同春草般撩拨着游子,手中却抓不住云锦,似乎在渴望分离的潮州。作者耻于做那山鸡般的庸碌,忘却了自身的不堪。为了华丽的外表而破戒吟唱七字,仿佛是五声叹息般的耀眼。李君不愿为掩饰而呼唤奚锦,披上封泥。缫车引出万千丝线,却在山谷中失去了春天的光辉。山中的客人互相送别,荣华与枯萎都如同梦幻。作者安卧观望,生命的存在似乎未曾存在,满眼的天机供日常使用。

注释:

  • 文华:指华丽的文采。
  • 物欲:对物质的欲望。
  • 豺虎:比喻凶猛的动物,引申为物欲的凶猛。
  • 林皋:山中的林子,皋指高地。
  • 夫容:外貌或容颜。
  • 春草:春天的草,象征生机。
  • 山鸡:比喻庸碌无为的人。
  • 七字:可能指诗歌中的七言句。
  • 奚锦:古代一种华丽的锦缎。
  • 封泥:古代封信的泥印。
  • 缫车:缫丝的机器。
  • 荣枯:荣华与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10—1270),字子元,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物欲横流之时,作者借古诗的形式表达对世俗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寻。

诗歌鉴赏:

《再韵》是一首深刻的抒情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世纷扰的描写,表现了对物欲的反感和对真理的渴望。诗中多处借景抒情,林皋中的静谧与日月的变迁对比,突出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这首诗在字句的选择上精致而有力,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如春草、云锦等,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和艺术的追求。整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对比,既有对现实的讽刺,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学思考和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以对比开篇,强调文采的表面和物欲的残酷。
  • 第二联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沉思的状态,反映时间的流逝。
  • 第三联探讨了外表与内心的关系,强调内在情感的真实。
  • 第四联通过梦的意象,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 第五联通过自嘲表达对庸碌生活的耻辱感。
  • 第六联以七字喻华美的外表,暗示对灵魂的追求。
  • 第七联通过李君的形象,表现对现实的反抗。
  • 第八联则用缫车的比喻表达对传统与美的思考。
  • 第九联以送别的意象,展现人世间的无常。
  • 第十联以卧看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物欲戕生剧豺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物欲的凶猛。
  • 对仗:如“日月往来云散聚”,形成和谐的音韵。
  • 拟人:将梦与春草联系在一起,赋予其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物欲与理想的矛盾展开,表达了对世俗的鄙弃与对真理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华:象征着浮华与表面。
  • 物欲:象征世俗的诱惑与侵蚀。
  • 春草:象征生机和希望。
  • 山鸡:象征庸碌与无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文华灭质甚尘土”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物质的丰富
    B. 文采的浮华
    C. 内在的真实
    D. 自然的美丽

  2. “梦随春草撩客儿”中春草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对美的渴望
    C. 自然的生机
    D. 物欲的侵蚀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理想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反映诗人的哲思。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苏轼的作品都在探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魏了翁更侧重于内心的思索,而苏轼则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与豁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魏了翁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旧怀二首 其二 旧怀二首 其一 和友人见寄三首 其三 和友人见寄三首 其二 和友人见寄三首 其一 庄居寄友人 和子椿 澄虚堂 和人见寄二首 其二 和人见寄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针尖对麦芒 大沽之战 鱼釜尘甑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包含女的成语 玉字旁的字 圆顶方趾 钓滩 廾字旁的字 包含阶的词语有哪些 推拒 禀付 甘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清心少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