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0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08:19
吾州远景楼,为天下第一。下有千尺湖,长虹倚斜日。烟云纷蔽亏,草树互蒙密。人既位通显,湖犹困遗逸。一段云锦机,割截不成疋。我来划见之,慨然为拈出。凹者豁以舒,凸者疏而溢。乃取半山句,以榜湖阴室。晨舟乱平渺,日晏未云毕。客喜以问余,幻成子何术。余非袭而致,彼有是良质。牛山木尝美,茅径人自窒。一笑各会心,凉风送萧瑟。
我所居住的州有座远景楼,号称天下第一楼。楼下有一片千尺深的湖,长虹映照着斜阳。烟云弥漫,遮蔽了天空,草木交错,显得格外茂密。虽然人们在官场上地位显赫,但湖水却依然囿于世外的恬淡与逸趣。一段如云锦般的机缘,割裂了不成片。我来此游览,感慨万千,忍不住提笔写下所见。凹处豁然开朗,凸处则疏而流溢。我用半山的诗句,题写于湖边的阴凉处。清晨的小舟在湖面上轻轻划过,日暮时分,云彩尚未散去。客人高兴地问我,这幻成的美景有什么诀窍。我回答说,这并非我所独有的才能,而是因为这里的环境本身就极具美质。牛山的树木常常美丽,茅草小径则让人感到窒息。相视一笑,彼此心领神会,凉风送来阵阵凄凉。
魏了翁(约 1160—1230),字叔韬,号孟绪,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夕,诗人约朋友在美丽的湖边饮酒,感怀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哲理,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湖泊和周边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对远景楼和千尺湖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之感。诗的开头便高昂地宣称远景楼为天下第一,带有一种自豪感,接下来的描绘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的深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从自然景观转向对人生的感慨,特别是“人既位通显,湖犹困遗逸”一句,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名利时,往往忽视了自然的宁静与悠然。诗的最后,借一笑相会,表达了与友人共饮的愉悦,似乎在提醒人们,生活的乐趣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与自然、与友人的相处中。
吾州远景楼,为天下第一。
声明自己州里的远景楼是最美的,开篇即显自信。
下有千尺湖,长虹倚斜日。
描述楼下的湖泊及其壮观景象,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
烟云纷蔽亏,草树互蒙密。
通过烟云和草树的交错,营造出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人既位通显,湖犹困遗逸。
对比人们的权利与湖泊的宁静,反映出人心的浮躁。
一段云锦机,割截不成疋。
描述美丽景象的同时,也暗指人事难以完美。
我来划见之,慨然为拈出。
表达诗人对所见美景的感慨与触动。
凹者豁以舒,凸者疏而溢。
分析湖面波动的状态,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与和谐。
乃取半山句,以榜湖阴室。
运用诗句为湖边增添文化气息。
晨舟乱平渺,日晏未云毕。
描绘早晨与傍晚的湖面景象,形成对比。
客喜以问余,幻成子何术。
他人对美景的赞叹与询问,显示了诗人的才华。
余非袭而致,彼有是良质。
诗人谦逊地表示美景是自然赋予的。
牛山木尝美,茅径人自窒。
通过牛山的美与茅径的窒息,反映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一笑各会心,凉风送萧瑟。
最后以微笑收尾,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与自然的清凉。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思考,提倡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远景楼被称为“天下第一”,请问它在诗中象征什么?
在诗中,湖水被形容为“困遗逸”,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对比李白与王维的山水诗,虽然三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王维则更显内敛与哲理性。魏了翁的诗则在这两者之间,既有豪情,又不失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