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24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时分,洛阳城中传来的笛声。诗人听见笛声,想知道是哪个人家的玉笛在悄然吹奏。笛声随着春风飘散,弥漫在整个洛阳城中。此时,曲中传来折柳的旋律,令人不禁想起故乡的情愫,感慨万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才华横溢的诗作,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奔放,想象丰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李白游历洛阳期间,春夜的宁静与笛声共鸣,触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游子心中的孤独和对故园的深情。
《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李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场景,笛声在空中回荡,带来柔和而清新的春风。诗的开头“谁家玉笛暗飞声”引人入胜,诗人用“暗”字增添了神秘感,笛声如幽灵般飘荡,令人思绪万千。接下来的“散入春风满洛城”,不仅描绘了笛声的传播,也传达出春夜的温暖与生机。整首诗通过音乐的力量,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通过折柳这一传统意象,将离愁别绪与春夜的美景结合起来,形成了浓厚的思乡情怀。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在异乡的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普遍的人生苦楚与对亲情的渴望。
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对比、隐喻等手法,展现了李白独特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对春夜情景的完美刻画,也是对游子情怀的深切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展现了春夜的美丽与孤独,引人共鸣,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折柳”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人的情感主要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两首诗都体现出唐代诗歌的高峰,但在情感表现上,李白更趋于直白与强烈,而王之涣则更显得含蓄与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