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夏日湖上访隐士》

时间: 2025-05-04 03:17:37

诗句

烦暑何能避,孤舟访隐人。

水乡菱藕熟,晴野稻苗新。

为学师前辈,谈空悟宿身。

镜湖三百顷,不似此湖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7:37

原文展示:

夏日湖上访隐士 徐玑 〔宋代〕 烦暑何能避,孤舟访隐人。 水乡菱藕熟,晴野稻苗新。 为学师前辈,谈空悟宿身。 镜湖三百顷,不似此湖滨。

白话文翻译:

炎热的夏天无处躲避,我独自乘舟去拜访隐居的人。水乡的菱角和藕已经成熟,晴朗的田野里稻苗新鲜。为了学习,我向先辈请教,谈论空灵的道理,领悟自己过去的经历。虽然镜湖有三百顷广阔,但不如这里的湖滨美丽。

注释:

  • 烦暑:指炎热的夏天。
  • 孤舟:单独的小船。
  • 隐人:隐居的人。
  • 水乡:水多的地方,指江南水乡。
  • 菱藕:菱角和藕,水生植物的果实。
  • 晴野:晴朗的田野。
  • 稻苗新:新鲜的稻苗。
  • 为学:为了学习。
  • 师前辈:向先辈学习。
  • 谈空:谈论空灵的道理,指佛教的空理。
  • 悟宿身:领悟自己过去的经历。
  • 镜湖:指浙江绍兴的镜湖,是著名的风景区。
  • 三百顷:形容湖面广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约1080-1148),字子美,号东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表达隐逸之情。这首诗是他访问隐士时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夏日,徐玑为了躲避酷暑,乘舟前往湖上拜访隐士。诗中描绘了水乡的丰收景象和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夏日避暑为背景,通过访问隐士的经历,展现了江南水乡的丰收景象和隐士的生活状态。诗中“水乡菱藕熟,晴野稻苗新”一句,生动描绘了水乡的丰收景象,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而“为学师前辈,谈空悟宿身”则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人生经历的领悟。最后两句“镜湖三百顷,不似此湖滨”,通过对比,强调了眼前湖滨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烦暑何能避,孤舟访隐人。

    • 意思:炎热的夏天无处躲避,我独自乘舟去拜访隐居的人。
    • 用词:“烦暑”形容夏天的炎热,“孤舟”强调独自一人。
    • 意象:孤舟在炎热的夏天中行驶,象征着作者的孤独和寻找避暑之地的愿望。
  2. 水乡菱藕熟,晴野稻苗新。

    • 意思:水乡的菱角和藕已经成熟,晴朗的田野里稻苗新鲜。
    • 用词:“菱藕熟”和“稻苗新”描绘了水乡的丰收景象。
    • 意象:水乡的丰收和晴朗的田野,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生机。
  3. 为学师前辈,谈空悟宿身。

    • 意思:为了学习,我向先辈请教,谈论空灵的道理,领悟自己过去的经历。
    • 用词:“为学”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谈空”指谈论佛教的空理。
    • 意象:通过学习和领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
  4. 镜湖三百顷,不似此湖滨。

    • 意思:虽然镜湖有三百顷广阔,但不如这里的湖滨美丽。
    • 用词:“镜湖三百顷”形容湖面广阔,“不似此湖滨”强调眼前湖滨的美丽。
    • 意象: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湖滨的赞美和喜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镜湖三百顷,不似此湖滨”的对比,强调了眼前湖滨的美丽。
  • 描绘:通过“水乡菱藕熟,晴野稻苗新”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江南水乡的丰收景象。
  • 象征:孤舟在炎热的夏天中行驶,象征着作者的孤独和寻找避暑之地的愿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访问隐士的经历,展现了江南水乡的丰收景象和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意象分析:

  • 孤舟:象征着作者的孤独和寻找避暑之地的愿望。
  • 水乡菱藕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丰收景象。
  • 晴野稻苗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生机。
  • 镜湖三百顷:形容湖面广阔,通过对比强调了眼前湖滨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烦暑何能避”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受?

    • A. 寒冷
    • B. 炎热
    • C. 孤独
    • D. 饥饿
  2. “水乡菱藕熟”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江南水乡的丰收景象
    • B. 江南水乡的荒凉景象
    • C. 江南水乡的繁华景象
    • D. 江南水乡的萧条景象
  3. “为学师前辈,谈空悟宿身”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追求?

    • A. 权力
    • B. 财富
    • C. 学问
    • D. 名声
  4. “镜湖三百顷,不似此湖滨”通过什么手法强调了眼前湖滨的美丽?

    • A. 比喻
    • B. 对比
    • C. 拟人
    • D. 排比

答案:

  1. B. 炎热
  2. A. 江南水乡的丰收景象
  3. C. 学问
  4. B. 对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玑的其他诗作,如《夏日湖上访隐士》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 其他宋代诗人的隐逸诗作,如苏轼的《赤壁赋》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隐逸情怀和表达方式。

诗词对比:

  • 徐玑的《夏日湖上访隐士》与苏轼的《赤壁赋》对比,可以比较两位诗人在表达隐逸情怀和自然美景时的不同风格和手法。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代隐逸诗研究》:研究宋代隐逸诗的专著,可以深入了解宋代隐逸诗的背景和特点。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诸公载酒贺余休致水村农卿有诗次韵 十和 九叠 迎候艮翁二首 仲晦监簿和放翁七十三吟三篇华予初度走笔□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 寄汤季庸侍郎 狂吟 念奴娇(丙寅生日) 咏潇湘八景各一首·渔村夕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积厚成器 积决 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楼凤城 包含峻的成语 两次三番 见义敢为 厂字头的字 僚侍 神魂撩乱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八成 包含模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克结尾的成语 尢字旁的字 两脚兽 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