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4:39
湘月
作者:龚自珍 〔清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才见一抹斜阳,半堤芳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两般春梦,舻声荡入云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湖山之畔,感受到自然的清丽与宁静。曾经作为东华的客人,回望无边的苍茫,感慨人生的功名与追求并不值得。自己的乡亲苏小,或许会笑我这份无所作为。就在此时,夕阳斜照,堤边的芳草让人产生怅惘的愁绪。想寻那轻盈的音讯,却不知去向何处,孤独的情怀只能寄托在茫茫的天际。怨恨地吹奏箫声,狂热地谈论剑术,两者各有其消魂的滋味。这两种春日的梦境,随着船声荡漾入云水之间。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昌言,号佩弦,晚号湿庵,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诗人、思想家,提倡文学改革,反对清朝的腐败,致力于社会改革。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湘月》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思想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孤独与迷惘,表达对人生理想和功名的思考。
《湘月》是一首抒情诗,透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以“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开篇,展现了诗人在湖山之中的宁静与清丽。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的过往,曾是东华的客人,感慨人生的苍茫与无际,暗示着对理想和追求的失落。屠狗功名、雕龙文卷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功名的讽刺与无奈,表明他认为这些并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随着夕阳的落下,半堤芳草惹起了诗人的清愁。诗人想要追寻那一抹斜阳的余辉,却发现音信渺渺,孤独的情怀无处寄托。在诗的后半部分,怨恨的吹箫与狂热的谈剑,呈现了两种消魂的滋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整首诗以春梦与船声的意象结尾,既表现出一种悠远的思绪,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惆怅。
逐句解析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诗人置身于湖山之中,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美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回忆起自己曾是东华的客人,感慨人生的渺小与无边。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质疑功名的意义,认为这些成就并不能代表人生的价值。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乡亲会嘲笑自己没有远大的追求与计划。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芳草,顿惹清愁起。
夕阳照射在堤边的草地上,勾起了伤感的情绪。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想要寻觅音信,却不知道去往何处,孤独无依。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
吹箫与谈剑,代表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令人神伤。
两般春梦,舻声荡入云水。
梦境与船声交融,象征着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反思。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对功名与理想的质疑,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与惆怅。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情感的寄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屠狗功名”意指: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孤独情感?
诗中提到的“罗袜音尘”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龚自珍的《湘月》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但风格上有所不同。《湘月》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内心的孤独感,而《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历史典故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