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2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21:13
东征日调万黄金,
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
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
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
积骸成莽阵云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东征的感慨与反思。首先提到东征所需的巨额财富,几乎耗尽了中原的资金来换取对战斗的渴望。接着提到军令尚未听闻对马谡的惩罚,而捷报只传达给了孙歆。诗中提及“鸑鷟”与“鸱鸮”,暗示了高贵与卑微的选择,最后感叹前朝的战斗留下了无数的骨骸,形成了云雾般的沉重历史。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多以感怀、咏史和抒情为主,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李商隐的生平充满了政治的波折,虽才华横溢,但一生未能获得理想的仕途。
《随师东》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内部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历史的忧虑。
《随师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唐代战争的复杂与悲剧。诗的开头提到东征的巨额资金,直指战争的残酷与不易。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战争背后人们牺牲的惋惜。
“军令未闻诛马谡”一句,隐含着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明历史并非总是公正,许多英雄在战争中遭遇的不幸令人唏嘘。接下来的“捷书惟是报孙歆”,则是对战争中英雄的褒扬与遗憾交织,表现了对战功的不平等评价。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鸑鷟”和“鸱鸮”的对比,暗示了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同命运之间的巨大差异。整首诗在感伤中透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商隐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与敏感。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沉思,以及对战争带来的悲剧的深切感慨。
诗中提到的“东征”指的是哪种行动?
“军令未闻诛马谡”中的马谡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鸑鷟”与“鸱鸮”分别象征什么?
李商隐与杜甫的作品均体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李商隐的作品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整体命运。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入理解唐代诗人的不同风格和主题。
以上内容为《随师东》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作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