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出居十六咏·清樾》

时间: 2025-04-27 04:04:43

诗句

山林有灌木,其大可蔽牛。

藓石眠清阴,坐间天地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04:43

原文展示:

出居十六咏·清樾
作者:方岳

山林有灌木,其大可蔽牛。
藓石眠清阴,坐间天地秋。

白话文翻译:

在山林中有灌木,树木茂盛得可以遮蔽牛群。
青苔覆盖的石头上,静静地享受着清凉的阴影,坐在这里感受着天地之间的秋意。

注释:

  • 灌木:指生长在山林中的矮小树木。
  • :遮蔽、遮挡。
  • 藓石:长有苔藓的石头。
  • 清阴:清凉的阴影。
  • 坐间天地秋:坐在这里感受天地之间的秋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字子懋,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不稳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清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秋景的深刻感受。开篇用“山林有灌木,其大可蔽牛”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景,树木茂盛,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而“藓石眠清阴”则转向了更为宁静的意境,苔藓覆盖的石头,静谧而清幽,让人感受到一份淡泊与平和。整首诗采用了简练的语言,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在情感上,诗人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种“隐居”式的生活理想,在山林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宁。这种情感在“坐间天地秋”中得到了升华,诗人不仅是在描绘自然的美,更是在与自然对话,感受生命的本质。整体上,这首诗既有自然的美感,也蕴含着哲理的深意,给人以思考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林有灌木,其大可蔽牛。”:描绘了山林中茂密的灌木,生机勃勃,暗示自然的繁荣与生命的力量。
  2. “藓石眠清阴,坐间天地秋。”:通过对苔藓石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在秋天的宁静中对自然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灌木可蔽牛”形象地表现了树木的茂盛。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上相互对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灌木:象征着生命的旺盛与自然的繁荣。
  • 藓石:代表着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清阴:象征舒适与宁静的环境。
  •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成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灌木”有什么特征? A. 矮小且茂密
    B. 高大且稀疏
    C. 仅生长在水边

  2. “藓石”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坚硬与冷漠
    B. 静谧与清幽
    C. 繁华与热闹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繁华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李白的山水诗,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 《静夜思》:李白的一首经典,表现了对自然与心灵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方岳的《清樾》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王维更侧重于表达孤独与思乡情感,而方岳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超然的心态。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子夜四时歌 其十 子夜四时歌 其七 子夜四时歌 其六 子夜四时歌五首 子夜四时歌 冬歌 四 子夜四时歌 冬歌 三 子夜四时歌 冬歌 二 子夜四时歌 子夜四时歌 其二 子夜四时歌 其四 冬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拔毛连茹 窝里反 菜园 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肉字旁的字 诛求无度 衣裳格子 釒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太初历 阿旨顺情 大字旁的字 取乱存亡 包含恺的词语有哪些 匡坐 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谄词令色 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