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1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16:13
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 其一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诗歌内容:
世态攲危转觉难,
年来宜我面西山。
高情不出窗几内,
至乐亦非文字间。
愿得好风常款款,
不妨流水自潺潺。
个中有味谁同享,
俗子卑陬莫强攀。
这世道渐渐不安,让我感到更加艰难。
这些年来,我更适合面对西山。
我的高尚情操不再出现在窗外的几案之上,
至于快乐,也并非在文字之间。
我希望能有和风常常轻轻吹来,
不妨让流水自顾自地潺潺流淌。
其中的滋味,谁能与我共享?
那些世俗的小人,何必强行攀附于我?
作者介绍:郑刚中,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于山水之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升华。
郑刚中的这首诗充满了对世态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诗的开头,诗人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继而选择面向西山,象征着对世俗纷扰的避让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高情不出窗几内,至乐亦非文字间”,表达了他对高尚情操和真正快乐的理解:高尚的情感不是通过外在的表现来体现,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体验。最后两句“个中有味谁同享,俗子卑陬莫强攀”,不仅流露出诗人对世俗人的鄙夷,也反映出他对真正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和孤独感。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深刻的情感,使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内心宁静与高尚情操的追求,反映了其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山”象征什么?
“俗子卑陬”中的“卑陬”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