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20: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20:42:21
菖蒲钵钵虎须抽,玳瑁盆盆锦鲫浮。
衰老一尘几不染,小儿百件欲拿周。
言归肯问迟和早,再到宁知得与不。
落日青山三四点,几回舟子促回舟。
菖蒲盛放在钵中,像虎须般挺拔;
玳瑁制成的盆中,锦鲫悠然浮游。
我年老已逝,世俗的尘埃几乎未曾沾染,
而小儿却想要那一百件玩具,真是贪婪。
归去时恨问时间的迟早,
再来时又怎知所得与否呢?
落日映照青山,点缀着三四个阴影,
几度催促舟子快点回舟。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晚号香光,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多变,情感丰富。
此诗写于明代,背景下社会动荡,徐渭在文学和艺术上追求个性和自由,表达对传统的反叛和对个人情感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古董与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思考。开头的“菖蒲钵钵虎须抽,玳瑁盆盆锦鲫浮”,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古董的美丽与生机,展现了作者对古玩之美的欣赏。此处的“虎须”与“锦鲫”,不仅是对物品的描绘,更透出一种生动的生活气息。
接下来的“衰老一尘几不染”,则将视角转向作者自身,表达了他对年岁渐长、心境淡泊的感慨。虽然身处尘世,但他却保持了内心的清净与纯粹,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小儿对“百件欲拿周”的贪婪,反映出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玩乐的渴望,形成了一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
后半部分“落日青山三四点”,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宁静景象,给人以回归自然的宁静感。最后“几回舟子促回舟”,则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去向的思考,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董的欣赏、对岁月的感慨,以及对人性欲望的反思,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菖蒲”象征什么?
“小儿百件欲拿周”反映了什么?
诗中“落日青山”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徐渭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物质与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酒与孤独的哲学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