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0:5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0:51:50
拟送巡滇者 其二
孟密土官争宝井,
临安那大反狂酋。
两番并属先人抚,
一字曾无太史收。
正值同袍巡此地,
却嫌泥壁向高头。
况无杯酒为侬别,
安得忉忉絮所求。
全诗翻译:
孟密的土官争夺宝井,
临安的那个反叛的酋长又如何?
两次都归于先人抚育之下,
却一字一句没有太史所记载。
正值同袍巡逻在此地,
却嫌泥壁向高处倾斜。
况且没有杯酒为我送别,
怎么能得以怅惘地诉说所求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晚号徐文长,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及书法家。他以独特的个性与风格著称于世,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徐渭经历了动荡与不安的时代,正值明末时期,国家局势动荡,地方势力纷争,诗中表露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悟与对历史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述孟密地区的土官与临安的反叛酋长之间的争斗,展现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作者以“宝井”象征权力与财富,揭示了地方官员之间的争权夺利,反映了对权力斗争的冷静观察。诗中提到的“同袍巡此地”,不仅表明了诗人与同伴的关系,还隐含了对彼此命运的忧虑。
在情感层面,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尤其是缺少酒杯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诗中“泥壁向高头”则隐喻了面对高墙的无奈和不安,似乎在暗示着无形的阻碍与困境,使人感到无助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隐喻,构建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氛围,展现了徐渭对历史与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权力斗争、历史遗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通过对历史的追溯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社会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孟密”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广西
c) 云南
d) 四川
“宝井”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知识
b) 财富与权力
c) 爱情
d) 友情
诗中提到的“同袍”指代的是?
a) 家人
b) 同伴或同事
c) 朋友
d) 对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