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8:56
陂塘科斗书犹易,海国侏儒译较难。
草际不知何物语,灯前直听几宵阑。
榴风为递愁蛇觉,梅雨交喧乱鸭栏。
五寸即且留不得,令人为尔发长叹。
池塘边的蛙声如同斗书般容易,然而翻译海国的侏儒却困难重重。
草丛间不知它们在说些什么,而在灯下却能听见几宵的蛙声。
榴花开始的时候,愁绪如蛇般缠绕,梅雨交加,鸭子在栏中喧闹。
五寸的时间转瞬即逝,令人不禁为你发出长长的叹息。
徐渭(1521-1593),字子晦,号青藤,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他以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尤其在诗歌和绘画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徐渭的诗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奔放,常用夸张和比喻,具有强烈的个性。
《蛙声》创作于徐渭晚年时,他在诗中通过对蛙声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蛙声作为自然的声音,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人生短暂、情感复杂的反思。
《蛙声》是一首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池塘蛙声的同时,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的“陂塘科斗书犹易”以轻松的语气引入,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熟悉感,而“海国侏儒译较难”则转而指出翻译的艰难,形成对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中“草际不知何物语,灯前直听几宵阑”,通过对蛙声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悠长的夜晚气氛,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榴风为递愁蛇觉,梅雨交喧乱鸭栏”,则将自然现象与个人情绪结合,展现了内心的愁苦与烦乱,仿佛在呼应着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孤独。
最后一句“五寸即且留不得,令人为尔发长叹”则是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诗人在此处通过蛙声的流逝,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惆怅,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蛙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以及对生活复杂性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科斗书”指的是:
A. 读书很容易
B. 写书很困难
C. 自然声响
D. 蛙声
“榴风为递愁蛇觉”中“榴风”主要象征:
A. 自然之美
B. 愁苦的情感
C. 生活的喧嚣
D. 生命的短暂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的感叹: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生活的热爱
C.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D. 对友情的怀念
与李白的《夜泊牛头》相比,徐渭的《蛙声》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前者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而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深思和对生活复杂性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