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天仙子·金似衣裳玉似身》

时间: 2025-07-26 08:13:19

诗句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08:13:19

原文展示: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白话文翻译:

她的衣裳金光闪闪,身姿如玉般洁白,眼眸清澈如秋水,鬓发如云般浓密。她穿着霞光般的裙子,月光般的披肩,一群群地出现。她们来到洞口,望着烟雾缭绕,刘阮二人却未归来,春日的黄昏渐渐降临。

注释:

  • 金似衣裳玉似身:形容女子服饰华丽,身姿优美。
  • 眼如秋水鬓如云:比喻女子眼睛清澈明亮,鬓发浓密如云。
  • 霞裙月帔:形容女子服饰光彩夺目,如同霞光和月光。
  • 刘阮:指南朝宋时期的刘义庆和阮籍,此处可能指代某两位男子。
  • 曛:黄昏时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唐代诗人、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他的诗词多写离别之情和人生感慨,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以及她在等待某人归来的情景。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等待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金玉、秋水、云鬓等意象,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诗中的“金似衣裳玉似身”和“眼如秋水鬓如云”通过对女子服饰和容貌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她的高贵和美丽。而“霞裙月帔一群群”则进一步以霞光和月光来形容女子的服饰,增添了神秘和梦幻的色彩。最后两句“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则表达了女子等待某人归来的哀愁,春日的黄昏更增添了诗中的忧郁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绘,传达了等待和离别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似衣裳玉似身:通过金玉的比喻,形容女子的服饰华丽,身姿优美。
  2. 眼如秋水鬓如云:以秋水和云鬓为喻,描绘女子眼睛的清澈和鬓发的浓密。
  3. 霞裙月帔一群群:用霞光和月光来形容女子的服饰,展现其光彩夺目。
  4. 来洞口,望烟分:女子来到洞口,望着烟雾缭绕,表达了她等待的情景。
  5. 刘阮不归春日曛:刘阮二人未归来,春日的黄昏降临,增添了等待的哀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似衣裳玉似身”和“眼如秋水鬓如云”,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如“霞裙月帔一群群”,将服饰拟人化,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和她等待某人归来的情景,表达了等待和离别的情感。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共同营造了一种忧郁和梦幻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女子内心的哀愁和期盼。

意象分析:

  • 金玉:象征华丽和高贵。
  • 秋水:象征清澈和明亮。
  • 云鬓:象征浓密和美丽。
  • 霞裙月帔:象征光彩和神秘。
  • 洞口、烟分:象征等待和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金似衣裳玉似身”形容了什么? A. 女子的眼睛 B. 女子的服饰和身姿 C. 女子的鬓发

  2. “眼如秋水鬓如云”中的“秋水”和“云鬓”分别比喻了什么? A. 眼睛的清澈和鬓发的浓密 B. 眼睛的明亮和鬓发的柔软 C. 眼睛的深邃和鬓发的飘逸

  3. 诗中的“刘阮不归春日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愁 C. 平静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韦庄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与本诗在风格和情感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偏向于离别的哀愁,后者则更注重形象的描绘和等待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
  • 《韦庄诗词选注》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挽胡皋飏 拜薛畏斋先生祠 昆山道中偶见乡村有未被蹂躏者 送简长师之洛 诗一首 江上书怀寄希昼 寄行肇上人 寄保暹师 吊屈原呈王内翰 宿西山精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结晶 添粮不如减口 品红评緑 炳灵公 讥敛 包含笥的词语有哪些 酉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淹滞措大 亠字旁的字 包含甜的成语 赶尽杀绝 膏梁纨袴 鹅湖之会 各执己见 四点底的字 西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