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0:03
出郴
王昌龄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馀,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脩。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夜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郴州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诗中提到的槠树和楠树没有冬春之分,枝叶繁密如峰峦重叠。阴暗的山壁下,青黑色的岩石与雾气缭绕的清江楼形成一幅幽静的画面。景致在眼前展开,随着心情而流转,情景交融。诗人白天黑夜都在思念朋友,心中焦虑着孤舟的去向。沙堆积成小岗,雨水和露水悄然侵蚀,石脉横亘,潜流不知何时才能流出。经历万古的色彩,似乎一切都在无物中流转。诗人感叹与世人渐行渐远,生命气息与草木交融。盈缩之间无常,前行何必忧虑。郴州的群山高耸,宛如中州的耆老。谁说舛降之议,岂是为了寻欢作乐。阴火曾经潜伏,丹砂正为你谋划。昨天我曾在苏耽井边,今天又要去衡阳求索。共同的烦恼让人依赖,脱身后总有筹码。离居数月,风急水湍成为阻碍。乡野人擅长制作竹器,童子则会在溪边歌唱。寒冷的夜晚波荡着,羁旅的鸿雁悠悠而去。
王昌龄(688年-742年),字少伯,号华阳,唐代著名诗人,以七律、五律闻名,尤其擅长边塞诗和咏怀诗。他的诗风雄浑激昂,情感真挚,是盛唐诗坛的重要人物。
《出郴》是王昌龄在游历郴州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与对友人的思念。唐代时期,郴州风景优美,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诗人在此地游玩,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孤独,便写下了这首诗。
《出郴》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开篇即以“槠楠无冬春”引入,展现了郴州四季如春的美丽自然环境。诗人以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郴州的丰饶与生机,树木的繁茂与阴壁的苍黑,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深邃的自然之美。
在对景物的描绘中,诗人不禁引发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望。诗中“旦夕望吾友”的情感表露无遗,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孤独感。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逐渐扩展至对人生的思考,诸如“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体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最后,通过对郴州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人际关系的反思,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为背景,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诗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同时,诗中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槠楠”象征什么?
A. 冬天
B. 生机
C. 寂静
填空题:诗人晚上思念朋友,表现出他内心的__。
判断题:诗中“盈缩理无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