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0:15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长亭驻马未能前,
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
回头不语但垂鞭。
在长亭中停下马来,仍无法向前行,
远处的城镇在暮色中显得苍茫。
醉酒告别又何必再感到伤感,
回首不言,只是低垂马鞭。
“长亭”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离别的情境,寓意着离愁别绪。诗中提到的“醉别”,强调了酒后离别的情景,常常使人感到依依不舍。王昌龄的诗中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而此诗正是他情感表达的一个典范。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号靖庐,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与咏史诗。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王昌龄与朋友郭八分别之际,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感慨。
《留别郭八》是王昌龄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通过描绘长亭、暮烟和低垂的马鞭等意象,传达出离别时的惆怅与不舍。开篇的“长亭驻马未能前”既表现出离别的无奈,也隐含着对友谊的珍视。诗人没有过多的言语,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尤其是在“醉别何须更惆怅”一句中,诗人以醉酒为借口,似乎在告诉自己与朋友的分别并不需要过于惆怅,然而这种理智的叮嘱却掩藏不住内心的伤感。最后一句“回头不语但垂鞭”,更是将那种无言的依依惜别推向了高潮,马鞭的低垂象征着对过去的留恋与无奈。整首诗凝聚了离别的苦涩与对友情的珍惜,展现了王昌龄高超的诗歌艺术和深厚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感伤,展现了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长亭驻马未能前”意指什么?
A. 不能继续前行
B. 马跑得很快
C. 旅途愉快
答案: A
“醉别何须更惆怅”中的“醉”主要指什么?
A. 酒醉的状态
B. 快乐的心情
C. 忘记的感觉
答案: A
诗中描绘的“暮烟”主要象征:
A. 清晨的宁静
B. 离别的忧伤
C. 友谊的美好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留别郭八》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王昌龄更注重于内心的细腻与无奈,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壮阔的情感表达。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离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