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57:31
行藩黄屋车何用,上寿瑶阶酒未酣。
岂有满庭持汉节,终无个士死淮南。
百年正气天为永,一觉忠魂梦亦甘。
词客幽怀关世事,悲歌重扣剑之镡。
这首诗表达了对忠烈公的哀悼,开头提到黄屋车(皇帝的车驾)在此刻显得毫无意义,举杯畅饮的瑶阶酒也未曾醉酣。怎么会有那么多手持汉节(象征汉朝忠臣的标志)的人,却没有一个士人死于淮南呢?百年的正气仿佛是永恒的,醒来后忠魂仍然在梦中甘愿守护。诗人感慨世事的沉浮,悲歌中重重地敲击着剑的鞘(象征着悲痛和对忠义的追忆)。
徐渭(1521年-1593年),字子瞻,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常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主题,作品中常融入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元素。徐渭的生活经历曲折,曾遭遇政治失意和家庭变故,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忠烈公挽章》生于明代,背景是对忠臣的追忆和对忠义精神的弘扬。诗中提到的孙忠烈公,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忠臣,诗人通过对其的追忆,表达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美与向往。
这首诗充满了对历史和忠义的深刻思考,徐渭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了对忠烈公的哀悼与敬仰。开头两句通过对黄屋车和瑶阶酒的描绘,展现了在权力和奢华面前,真正的忠诚和英雄气概是多么的珍贵与稀有。接下来的“岂有满庭持汉节,终无个士死淮南”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那些未能为国捐躯的士人的失望与无奈。最后两句则从忠魂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坚守,以及对现实世事的感慨。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是徐渭作品中的一篇佳作。
整首诗歌围绕忠义精神展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深刻反思了现实中忠臣的稀缺,表达了对忠魂的敬仰和对世事的无奈感慨,展现了徐渭对忠义的渴望与信仰。
“黄屋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贫穷
B. 权力与地位
C. 自由
D. 忍耐
诗中提到的“悲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望与哀悼
C. 愤怒
D. 兴奋
“百年正气天为永”中的“正气”指的是什么?
A. 经济实力
B. 忠义与正直
C. 美貌
D. 技术
《登高》(杜甫)与《孙忠烈公挽章》都表达了对历史和忠义的沉思,杜甫的诗表现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切感受,而徐渭则更侧重于对忠魂的追忆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