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0:13
《塞北二首》
虏障天骄起,秦城地脉分。
柏坛飞五将,梅吹动三军。
锋刃奔涛色,旌旗焰火文。
朔风吹汗漫,飘砾洒轒輼。
海气如秋雨,边峰似夏云。
二庭无岁月,百战有功勋。
形影随鱼贯,音书在雁群。
归来拜天子,凯乐助南薰。
胡骑犯边埃,风从丑上来。
五原烽火急,六郡羽书催。
冰壮飞狐冷,霜浓候雁哀。
将军朝授钺,战士夜衔枚。
紫塞金河里,葱山铁勒隈。
莲花秋剑发,桂叶晓旗开。
秘略三军动,妖氛百战摧。
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
全诗翻译:
第一首:
敌人在边塞的威胁渐渐增强,秦朝的城池也因此而分隔。
高大的柏树下,五位将领飞奔而出,梅花的吹声震动了整个军队。
刀锋像奔腾的浪潮,旌旗上焰火烫紫色的文饰。
北风吹来,汗水四溅,砂石在道路上飞扬。
海上的气候如同秋雨,边界的山峰像是夏天的云彩。
两边的庭院没有岁月的变化,百战之中却积累了无数功勋。
形影随行如鱼贯而出,音信在雁群中传递。
归来后向天子叩拜,凯旋的喜乐传播到南方。
第二首:
胡人的骑兵侵犯边境,狂风从丑星升起。
五原的烽火急促,六郡的信鸽催促。
冰冷的风让飞狐感到寒冷,浓霜使候鸟哀鸣。
将军早晨授予武器,战士们夜晚含着兵器。
紫色的边塞与金色的河流交错,葱郁的山脉与铁器的隐蔽相互辉映。
莲花般的秋剑出鞘,桂叶般的晓旗展开。
秘密的策略使三军动员,妖邪的气氛摧毁了百战。
何必提到投笔写作,最终都还是要铭记回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佺期,字宗懿,唐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边塞诗的贡献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边塞风光与战斗场景,情感激荡,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塞北二首》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战乱频繁之际,沈佺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塞北二首》是沈佺期的经典之作,整体结构紧凑,情感深沉。诗中描绘了边疆的战斗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与压迫。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士兵们的勇敢与忠诚,展现了他们在战斗中的英姿与气概。
第一首中,诗人通过“锋刃奔涛色,旌旗焰火文”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战斗的激烈与壮观。紧接着,北风习习,似乎在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海气如秋雨,边峰似夏云”则用自然景象映衬出战士们心中的沧桑与感慨,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首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与思考,尤其“胡骑犯边埃,风从丑上来”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敌人入侵的紧迫感。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对士兵的敬重。
沈佺期在此诗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加深了诗歌的意境,也使得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无情与士兵的英雄气概。最终,诗人通过反思“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表达了自己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显示了他对家国的忠诚与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勇敢,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英雄的赞美,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虏障”指的是什么?
“海气如秋雨”中,秋雨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胡骑”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社会背景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