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6:33
凤箫曲(一作古意)
作者:沈佺期 〔唐代〕
八月凉风动高阁,
千金丽人卷绡幕。
已怜池上歇芳菲,
不念君恩坐摇落。
世上荣华如转蓬,
朝随阡陌暮云中。
飞燕侍寝昭阳殿,
班姬饮恨长信宫。
长信宫,昭阳殿,
春来歌舞妾自知,
秋至帘栊君不见。
昔时嬴女厌世纷,
学吹凤箫乘彩云。
含情转睐向萧史,
千载红颜持赠君。
在八月的凉风中,高阁轻轻摇动,
千金的美女正在卷起纱帐。
我已怜惜池边的花朵芳菲已尽,
却不念你恩情,独自坐在秋风中摇落。
世间的荣华就像旋转的蓬草,
早晨随着田间小路,傍晚消失在云中。
飞燕在昭阳殿中侍寝,
班姬在长信宫里饮恨。
长信宫与昭阳殿,
春天时我自知歌舞,
秋天来临时你却不见我的身影。
昔日的嬴女厌倦世间纷扰,
学习吹凤箫乘着彩云飞去。
含情的目光转向萧史,
千年之后的红颜依旧将情赠与你。
沈佺期,字文举,号少华,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写风景、抒情、咏物,风格多样。他的诗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并影响了后世的诗人。
《凤箫曲》写于唐代盛世,社会繁华,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对爱情、名利与时光流逝的思考。诗中通过美丽的意象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繁华背后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失落。
《凤箫曲》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与艺术美感的古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哀伤的画面。诗歌开头描绘了八月的凉风与高阁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千金丽人卷绡幕的描写,表达了对美丽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繁华背后的空虚感。
“已怜池上歇芳菲,不念君恩坐摇落”,诗人以“池上歇芳菲”来表现花影的凋零,暗示着青春的短暂与美好的流逝。而“不念君恩”则展现了对爱情的失落与对君王的淡漠,表现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渺小的无奈。
接下来的“世上荣华如转蓬,朝随阡陌暮云中”,诗人用“转蓬”比喻世事无常,荣华富贵如同浮云,转瞬即逝,呼应了前面的情感基调。飞燕与班姬的意象则通过历史典故传递出对爱情与命运的感慨,尤其是班姬的“饮恨”更是将失落感推向高潮。
最后,诗人再度回到“春来歌舞妾自知,秋至帘栊君不见”中,春秋交替,时光流逝,展现了爱情的无常与生命的短暂。诗的结尾提到“嬴女厌世纷,学吹凤箫乘彩云”,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令人感慨。
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美丽的短暂,凝聚了诗人对生命与爱情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与哀愁,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诗中蕴含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表达了对爱的追求与对人世纷扰的反思。
诗中“世上荣华如转蓬”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八月凉风动高阁”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班姬饮恨长信宫”中的“班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