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06
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
佛火不烧物,净香空徘徊。
花下印文字,林间咏觞杯。
群官饯宰官,此地车马来。
突然被红色的琉璃花惊艳,五光十色的花朵竞相开放。
佛火不会烧毁这些花,清香在空中徘徊。
在花下留下文字,在林间吟咏酒杯。
众官员为宰官送别,此地车马熙熙攘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诗人,以其激昂的个性和深刻的反思著称。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柔和的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溧阳唐兴寺,正值春花烂漫之际,诗人与众公共同送别陈明府,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融合的诗。首句“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用“琉璃”比喻花的鲜艳,表现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命的活力。接下来的“佛火不烧物,净香空徘徊”,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花的美与佛教的清净相结合,体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中“花下印文字,林间咏觞杯”,描绘出诗人在美丽花丛中的吟咏,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与友人共饮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一句“群官饯宰官,此地车马来”,则表现出送别的场景,热闹的氛围与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整首诗通过对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春天的美丽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不舍,体现出一种和谐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琉璃”比喻了什么?
A. 红色的玻璃
B. 鲜艳的花朵
C. 佛教的象征
D. 酒杯
诗中“群官饯宰官”反映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独自饮酒
B. 众人送别
C. 花开盛景
D. 林间吟唱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人的送别
C.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D. 以上都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