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6:44
悼幼子
作者:孟郊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
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幼子早逝的深切哀痛。诗人关上了黄蒿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沉浸在悲伤中,无法听到白天的事务。生命的气息如风般散去,身体的残骸化为尘土。幼子对我有十年的恩情,而我却只欠他千行泪水。在北原上洒下这些泪水,不用等到秋风来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整体情感与唐代诗人对亲情、生命无常的思考有很大关系,体现了那个时代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关注。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高远的诗风闻名,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多体现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
创作背景
《悼幼子》创作于孟郊失去幼子的痛苦之际,反映出他对孩子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弥补的遗憾。在唐代,亲情的纽带被高度重视,幼子的夭折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悼幼子》是一首充满悲痛与思念的诗作。诗中通过“闭黄蒿门”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因失去幼子而对外界的漠视与封闭,仿佛在这样的悲痛中,所有的生活琐事都变得无关紧要。接着,诗人以“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来表现生命的无常与脆弱。这里不仅是对幼子生命的追忆,更是对自身存在的深刻反思。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则是诗中情感的高潮,十年间的亲情厚重,然而在失去后,只有无尽的眼泪来倾诉思念与悔恨。最后一句“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更是将悲伤的情感外化,似乎即使没有秋风的到来,诗人也将继续以泪水祭奠逝去的幼子。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诗人以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出父母失去子女的深切痛苦,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亲情的珍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亲情与生命的脆弱展开,表达了失去至亲的悲痛与无奈,展现了孟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幼子深切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黄蒿门”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死亡的隔绝
C. 快乐的回忆
诗人对于幼子的感情是怎样的?
A. 轻松愉快
B. 深切的怀念与悲痛
C. 无所谓
“洒之北原上”中的“北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悲伤
C.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孟郊的《悼幼子》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逝去生命的哀痛,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