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评石径》

时间: 2025-04-30 21:12:10

诗句

云关秘西轩,浏浏岩壑声。

林篁碧天端,风佩摇秋清。

俯仰瞻嵯峨,石气互阴晴。

窈窕一何深,得无怡我情?

幽人想元迹,流览众妙呈。

一径入云去,高下谁当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12:10

原文展示:

云关秘西轩,浏浏岩壑声。
林篁碧天端,风佩摇秋清。
俯仰瞻嵯峨,石气互阴晴。
窈窕一何深,得无怡我情?
幽人想元迹,流览众妙呈。
一径入云去,高下谁当名?

白话文翻译:

云层遮掩着西边的庭轩,潺潺的水声在岩谷间回荡。
林中的竹子映衬着碧蓝的天空,秋风拂过,清爽而动人。
我俯视仰望那些高耸的山峦,石头的气息在阴晴之间交替。
那一条小路是多么深邃,难道没有让我感到愉悦的情感吗?
隐居的人思念着往昔的痕迹,流连于众多的美妙景象。
这条小径通向云端,高低起伏的地方又该如何命名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关:云层遮挡,指天空云雾的变化。
  • 浏浏:形容水流声清晰悦耳。
  • 林篁:竹林,竹子之美。
  • :佩戴,这里指风中带来的清凉感。
  • 窈窕:深邃而美丽,形容山路的幽深。
  • 怡我情:使我感到愉悦的情感。
  • 幽人:隐士,隐居于山林的人。
  • 元迹:原来的足迹,指追忆往昔的痕迹。

典故解析:

  • 元迹:此指隐士的踪迹,与古代文人隐居山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有关,常见于诗歌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国治,清代诗人,生平未有详细记载,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恬淡著称,常表现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可能是诗人游历山水时的所感所思。

诗歌鉴赏:

这首《题评石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中通过描绘西轩的云层、岩壑的水声、竹林的碧天、秋风的清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自然氛围。诗人以“俯仰瞻嵯峨”来表达对高耸山峦的向往,揭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崇敬与沉醉。在“窈窕一何深”一句中,诗人引入了对山路深邃的感慨,仿佛在询问:这条小路究竟通向何方?这种对山水的思考不仅让人感受到隐逸生活的美好,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接下来的“幽人想元迹”,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自我内心的探索。隐士的生活在这里被赋予了更深的哲理,流连于自然之间,似乎是对人世繁杂的一种逃避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最后一句“一径入云去”,更是将整首诗推向了一个哲学的高度,诗人自问:这条路的高低起伏,又该由谁来界定其价值和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关秘西轩:描绘了云雾缭绕的西边庭轩,展现出一种神秘感。
  2. 浏浏岩壑声:水声清脆悦耳,表现出自然环境的生动。
  3. 林篁碧天端:竹林与蓝天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 风佩摇秋清:秋风轻拂,带来清凉的感受。
  5. 俯仰瞻嵯峨:高山的壮丽让我仰望和俯视,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6. 石气互阴晴:山石间的气息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幻,极富诗意。
  7. 窈窕一何深:小路的深邃引发了诗人的思考。
  8. 得无怡我情:思考这条路是否能带来愉快的情感。
  9. 幽人想元迹:隐士在思念往日的踪迹,流露出对历史的追忆。
  10. 流览众妙呈:在自然中流连,感受众多的美妙景象。
  11. 一径入云去:小径通向云端,象征着追求理想的道路。
  12. 高下谁当名:对这条路的价值进行思考,体现了哲理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气互阴晴”,将石头的气息与天气变化相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俯仰瞻嵯峨”,上下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意的节奏感。
  • 拟人:如“风佩摇秋清”,把风拟人化,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自我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化与神秘。
  • 岩壑:代表自然的壮丽与力量。
  • 林篁:象征着清新宁静的环境。
  • 秋风:传达出一种清凉的情感体验。
  • 高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关秘西轩”中的“云关”指的是什么?
    A. 山的顶端
    B. 云层的遮挡
    C. 西边的庭院
    D. 隐居的地方

  2. “俯仰瞻嵯峨”一句的意思是:
    A. 俯视高山的壮丽
    B. 仰望天空的云朵
    C. 俯仰之间的思考
    D. 瞻仰古人的足迹

  3. 诗中提到的“幽人”最可能指的是:
    A. 游人
    B. 隐士
    C. 诗人
    D. 画家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梁国治的《题评石径》更具哲理性,探讨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美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从子令宪西归 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 谢安大使儿遗白玉环 和杨仲禹送史子修□特奏赴吏部注阙 李提刑李参政再和招鹤诗再用韵以谢 李微之闻其弟贯之西归以诗迓之刘左史和韵属 题温泉 费参政 其三 玉楼春(同官载酒为叔母寿次韵为谢时自潼过遂) 安总领生日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假翮 羽字旁的字 转败为胜 马字旁的字 预见 菹醢 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镸字旁的字 玉立亭亭 折开头的成语 通儒硕学 色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傲睨一切 灯尽油干 文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