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一枝春 柳慵花困芳信将阑雨细风尖峭寒犹逼拈草窗韵寄》

时间: 2025-05-02 12:39:11

诗句

帘卷东风,逗轻寒、又酿丝丝愁雨。

芳辰暗数,误了探芳情绪。

啼莺睡醒,任消瘦、杏娇桃妩。

无奈是、庭院深深,一片湿云浓聚。

阑干那回凭处。

笑无端、又惹情丝千缕。

幺弦断矣,懒检绿窗琴谱。

红绡翠减,怎禁得者番春妒。

空自盼、双燕归来,替侬寄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11

原文展示

一枝春
柳慵花困芳信将阑
雨细风尖峭寒犹逼
拈草窗韵寄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在枝头,柳树懒洋洋地垂着,花儿也因寒冷而困倦,芳香的消息似乎已接近尾声。细细的雨丝飘洒,尖锐的寒风依然逼人,轻轻拈起窗前的草,寄托着心中的韵味。

注释

  • 柳慵:柳树懒散的样子,传达出春天的迟缓与懒散。
  • 芳信:指春天的花香和情感的传递。
  • 阑雨:指临近傍晚时的细雨。
  • 尖峭寒犹逼:尖锐的寒风依然逼人,表现出春寒的刺骨之感。
  • 拈草:轻轻拿起草,象征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 窗韵:窗前的韵味,体现出内心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炳照(约1730-约1800),清代诗人,以词风细腻、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季,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暖意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柳树的懒散、花儿的困倦,展现了春天来临时的微妙心理。诗中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愁绪。细雨与寒风的交织,反映了春天的无常与不确定性,正如人生的种种变幻。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似乎在期待着春天的真正到来,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在形式上严谨,内容上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慵花困芳信将阑:春意渐浓,柳树懒散,花儿因寒冷而显得疲惫,春的气息似乎要结束了。
  2. 雨细风尖峭寒犹逼:细雨如丝,寒风依旧刺骨,春天的寒意仍在。
  3. 拈草窗韵寄:轻拈窗前的草,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与思绪。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柳树和花儿赋予人性,表现出它们的“慵懒”和“困倦”。
  • 对仗:整首诗在语言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春天的美好与无常,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的柔美与生命力。
  • :代表青春与美好情感。
  • :象征清新与生机,同时也暗含忧伤。
  • :传递变化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冬天
    • D. 春天
  2. 诗中提到的“柳慵花困”是用来描绘什么?

    • A. 柳树和花儿的美丽
    • B. 柳树和花儿的懒散与困倦
    • C. 柳树和花儿的生机
    • D. 柳树和花儿的凋零
  3. 诗中提到的“雨细风尖”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春天的寒冷与无常
    • C. 春天的明媚
    • D. 春天的宁静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进行对比,二者均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刘炳照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渗透与内心的细腻观察,而辛弃疾则展现了更为豪放的春日景象。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我爱淳安好 其十一 我爱淳安好 其十 我爱淳安好 其九 我爱淳安好 其八 我爱淳安好 其七 我爱淳安好 其六 我爱淳安好 其五 我爱淳安好 其四 我爱淳安好 其三 我爱淳安好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管窥蛙见 作孽 晋惠闻蛙 片善小才 包含俯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肺的成语 矛字旁的字 酏剂 腾黄 方字旁的字 定断 邑字旁的字 多鱼之漏 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意在笔前 十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包含只的词语有哪些 钠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