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8:21
下马入山寺,空林秋气豪。
佛灵迹在石,僧老耳垂毫。
松倚西风瘦,峰衔北岭高。
绝尘惊物静,弥觉一生劳。
下马走进山中的寺庙,空旷的树林中弥漫着秋天的豪气。
佛的灵光隐现于石头之中,年迈的僧人耳边垂着白发。
松树倚靠在西风中显得瘦弱,山峰高耸与北岭相衔接。
远离尘世的喧嚣,感受到万物的宁静,愈发觉察到自己一生的劳碌。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场景与佛教的修行理念密切相关。古代寺庙常常是隐逸和修身养性之地,诗中展现了禅宗的宁静与对人生的反思。
邓浩,明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古诗,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山水和人文景观,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山寺之际,目的是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沉思,体现了禅宗的影子。
《圆通阁》是一首描绘山寺秋景的诗,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下马入山寺”,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身临其境。接着,诗人通过“空林秋气豪”描绘出秋天的气息,给人一种空灵、清新的感觉。诗中“佛灵迹在石”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暗示着灵性与自然的结合。
在“僧老耳垂毫”一句中,年长僧人的形象令人深感尊敬,体现了岁月的流逝与智慧的积累。接下来的“松倚西风瘦”,则通过松树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最后两句“绝尘惊物静,弥觉一生劳”更是将诗人的思考深化,显现出对浮世的超脱与对人生辛劳的感慨。
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出秋日山寺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邃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深度。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下马入山寺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乡村田园
B) 山中寺庙
C) 城市街道
“松倚西风瘦”中的松树象征了什么?
A) 丰富
B) 孤独
C) 繁荣
诗中提到的“绝尘”是指什么?
A) 远离喧嚣
B) 靠近城市
C) 增加烦恼